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一款名為“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的軟硬一體化大模型產品在上海2025年“中國航天日”活動正式亮相。
這是首款航天私域大模型——“華山”的升級迭代成果,配備“華山”大模型基座、提供國產自主可控硬件平臺方案,還融合了知識庫、知識圖譜及配套工具,可“開箱即用”,提供便捷的菜單式服務。此產品問世,有望打破以往大模型應用對服務器及配置環境要求高、投入成本高的問題,并大幅降低人工智能應用于航天場景的成本。
衛星數量爆發,AI助力衛星管理
隨著衛星互聯網、千帆星座等計劃的加速推進,我國進入衛星密集部署階段,由于衛星數量的增加,“航天+人工智能”成為必然的技術趨勢。去年10月,為應對衛星管理數量級變化,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天塔”)發布航天私域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
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說:“通過人工智能,我們看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衛星管理可能性。”他表示,衛星發射成功后,需要靠衛星在軌管理實現衛星正常工作,通過管理,定期自檢、及時發現并修正問題,能有效延長衛星工作時長,為用戶節省研發、制造以及發射成本。
去年底,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天塔簽訂合作協議,將“華山”大模型應用于“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在軌100多顆衛星的管理中。
高性價比,讓AI應用于更多場景
本次發布會在“中國航天日”活動路演區舉行。據中科天塔CTO董衛華現場介紹,“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是在“華山”基礎上進行技術優化,幫助用戶省去算力估算、大模型適配以及設備環境調試等環節,開機即可調用智能檢索、軌道計算、故障診斷等航天器控制領域的核心功能,降低了大模型在航天領域的應用門檻。
“我們設計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當前領域內的痛點問題,讓用戶能夠更加高效地使用大語言模型,并圍繞大語言模型構建更多智能應用。相較于目前主流的、只部署通用大模型的一體機設計,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領域應用綜合成本降低可以達到50%以上。”董衛華說。
該系統使用國產自主可控硬件平臺方案,從核心芯片到關鍵組件實現國產化替代,并支持本地化部署。
此外,“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集成了智能檢索(華山智瞰)、智能數據分析(華山洞察)、軌道計算控制(華山馭軌)、故障診斷(華山溯因)等基礎智能體,還配備大模型微調、提示詞工具、知識庫管理和知識圖譜構建等配套工具,形成了完整的功能體系,全面覆蓋航天業務需求,提供一站式智能化解決方案。它能夠快速精準檢索海量航天數據,用戶輸入關鍵詞或問題,即可迅速獲取所需信息。可以精確計算軌道變化,生成最優控制策略。在發生異常時,能迅速分析故障現象、追溯根源并提供解決方案,降低故障對航天任務的影響。
持續迭代優化,助力航天智能化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已經進入產品測試階段,后續將開放樣機試用,根據用戶反饋持續迭代優化。
中科天塔成立于2017年,作為從事衛星測運控相關軟硬件產品研發的商業航天企業,其核心技術團隊擁有超過二十年的航天器在軌管理經驗,致力于把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航天產業深度融合。目前已自主研發了多款針對衛星管理的智能化測運控軟、硬件以及衛星應用產品,擁有近2萬條可參考的衛星測運控故障診斷與處理的案例數據,以及160多項知識產權。
曾偉剛表示,“華山大模型一體化系統”的發布,是人工智能在航天領域應用場景的延伸,中科天塔將繼續深耕航天垂直領域,持續發力自主研發關鍵核心技術,探索人工智能在航天領域的更多可能性。
(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