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北京市海淀區關于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戰略部署,促進“機器人+能源”深度融合,4月29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與中關村科學城黨工委、管委會指導,中關村科學城具身智能產業專委會黨委、昆侖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侖數智”)、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聯合主辦的“‘機器人+能源’協同創新守護安全 多方聯動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舉行。
活動匯聚了來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領軍企業的各界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王美艷、海淀區委副書記楊仁全、昆侖數智黨委書記、總經理楊劍鋒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與會嘉賓圍繞機器人技術在能源安全領域的創新應用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的實施路徑。活動期間,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與昆侖數智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在能源行業的創新應用。
具身智能機器人賦能能源產業效能提升
北京市海淀區委副書記楊仁全在講話中強調,通過黨建引領,凝聚產學研協同合力。海淀區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生態活躍、要素齊全、前景廣闊,而能源領域則是機器人技術落地的重要場景,兩者深度融合將催生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業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在演講中深入剖析了智能機器人與擬人機器人的前沿發展。譚院士指出,具身智能技術是突破機器人“感知-認知-行動”閉環的關鍵,并全面梳理了智能機器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強調這些技術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為智能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簽約啟航,深化產業協同創新
昆侖數智黨委書記、總經理楊劍鋒表示,公司正著力構建工業數字化與智能裝備協同創新體系,推動油氣行業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通過整合前沿技術,已形成覆蓋勘探、生產、儲運等環節的系列解決方案,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司智能硬件研發部副部長陳冰詳細分享了機器人在油氣行業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通過多元合作,深化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融合,促進能源產業智能化升級。
活動現場,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與昆侖數智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攻關石油化工等高風險行業的特種機器人技術。同時,昆侖數智與北京陸航翼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航翼龍)加入北京市科協指導的機器人科創協同聯合體,通過整合能源產業場景需求與機器人領域技術優勢,探索構建智能化安全體系的新路徑,標志著“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取得新突破,實現聯合體的創新升級。
學界與產業界對話 碰撞融合動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付永領教授、中國石油大學機電系副主任王文明教授分別就機器人在能源安全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跨學科融合案例進行專業分享。來自產業界的專家——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裝備服務中心黃玉峰,與陸航翼龍首席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么鳴濤則從實踐角度,分別介紹了自動布設與回收系統,及防爆巡檢機器人的技術創新。學界的前瞻研究與產業界的落地實踐在此次對話中深度碰撞,為“機器人+能源”的融合發展激發了新活力。
共創未來,開啟智能新時代
能源行業的場景化落地,正是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以“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力賦能千行百業的一個生動實踐。公司在產品研發、方案集成和國產替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積極推動醫療健康、建筑、農業、物流等領域的落地應用,打造了一批可規模化復制的智能解決方案。
例如,在醫療領域,智能導診機器人已在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投入使用,顯著提升就醫效率;與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合作,促進具身智能落地采供血行業。在制造領域,為華通線纜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以及為國內頭部鉆具生產企業金石鉆探構建機器人上下料工作站等。公司將持續探索創新模式,為產業智能化建設貢獻創新力量。
此次活動成功促成多項產學研合作,搭建了AI技術與能源領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未來,各方將進一步深化協同創新,推動機器人在能源安全、智能化轉型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為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