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查娜
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為應對這一挑戰,2024年我國啟動的“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將健康體重納入慢性病防治關鍵策略。今年以來,“國家喊你減肥了”等話題持續登上熱搜,讓減重經濟火了起來,這無疑給相關醫藥企業和機構帶來了新契機。
政策驅動行業迎來契機
在政策引領和輿論影響下,“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方案帶來的是減重經濟的持續升溫。
據介紹,減重經濟是指圍繞體重管理需求形成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涵蓋從健康食品、健身服務、醫療干預到智能科技、數據服務等多元產業,通過滿足消費者減重、塑形、健康改善等目標,創造商業價值并推動社會健康水平提升的新型經濟模式。
“把肥胖作為一種疾病來重視,這是中國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在觀念轉變上的一個重要信號,也是隨著中國疾病譜改變,必須進行的策略調整。”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毛群安表示。
國家的減重號召推動了減肥產業從“顏值經濟”向“健康經濟”轉變。根據業內共識,未來,單一減脂導向的代餐、輕食很難持續吸引消費者,相關企業需從“瘦身”升級到“全方位健康管理”,形成綜合健康解決方案,持續擴大市場規模,最終成為大健康產業的一部分。
據京東健康旗下“京東買藥”平臺數據,今年3月以來,減肥類藥品搜索量環比提升80%,成交額環比增長30%;體重管理相關營養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50%。這些數據表明,公眾對體重管理的需求正急劇增長,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正在崛起。
供需兩旺蘊含商機
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減肥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4-2031年)》顯示,目前全球關于肥胖應對措施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預、減重代謝手術以及藥物治療3種。根據肥胖及超重的程度不同,醫學上通常采用階梯療法,即在超重且不合并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異常情況時,通過生活方式干預進行體重控制;當體重進展到肥胖范圍時則根據需求增加藥物治療;手術一般作為最后選擇,僅在極度肥胖的患者群體中推薦手術治療。專家表示,這3種方式都有其局限性,肥胖癥患者應該到專業醫療機構聽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近年,以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為基礎的減重藥物陸續在國內獲批上市。《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5種藥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成年原發性肥胖癥患者減重治療。
隨著減重經濟的火熱,“網紅藥”司美格魯肽等產品在線上線下大賣,出現供需兩旺的現象。司美格魯肽是諾和諾德的原研王牌產品,尤其是獲批減重適應癥以來,成為全球最熱賣的減肥藥品,被業內視為崛起的市場“黑馬”。
據了解,成立于1923年的諾和諾德,總部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用于糖尿病治療的胰島素開發和生產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2024年11月17日,諾和諾德中國在上海舉辦媒體發布會,宣布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正式在中國上市。據悉,該藥是全球首個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周制劑。但是,司美格魯肽在中國的核心專利“酰化的GLP-1化合物”將于2026年3月20日到期,國產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研發也在加速進行。
Insight數據庫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有20多家國產司美格魯肽進入臨床獲批及以上階段。其中來自九源基因、麗珠集團、齊魯制藥、聯邦制藥的幾款產品已申報上市,首發適應癥均是2型糖尿病。
“減重經濟的升溫對相關企業的確是利好。同時,疾病知曉率會提升,相應治療率也會升高。”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數字醫療專委會專家表示。
但同時,專家也提醒受眾不能盲目用藥。“即便是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觀察副作用等用藥情況,以便隨時調整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說。
肥胖防控是系統性工程
隨著減重經濟的火熱,目前市場上打著減肥藥名義的產品,不乏機制不明確、效果與副作用均不確定的產品。如在電商平臺上,“口服司美”“GLP-1活性膠囊”“司美纖體飲”等冒牌“司美”層出不窮。
2023年3月,浙江省諸暨市公安局食藥環知森大隊偵破了全國首例含有司美格魯肽成分的假藥案。經初步查證,此類“三無”假藥產品通過各級代理流入全國20多個省份,銷售金額超億元。負責該案民警介紹,在查獲的這批非法產品中,司美格魯肽含量微乎其微。這批產品經各級代理商加價出售,到消費者手上時,價格可能已經翻了50倍。
當前,肥胖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挑戰,存在巨大的醫療需求。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毛群安表示,肥胖防控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參與的系統性工程。應對肥胖這一公共衛生問題,中國在健康教育、篩查、診斷、治療、長期管理等多個環節,需要系統性的多方協作與努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