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推動港口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的港口科技創新大會在浙江寧波召開。大會由中國港口協會主辦,中國交通報社、《港口科技》雜志社聯合承辦。300余名來自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科研院校及港口企業的專家學者、嘉賓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分享港口科技創新領域的最新理念與成功經驗,并就如何培育壯大港口新質生產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
中國港口協會會長、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顧金山在致辭中表示,港口科技創新靠的不是單打獨斗,而是“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他建議,港口企業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會上,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創新發展處副處長趙曉輝在政策解讀時介紹,人工智能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關鍵動力。交通運輸部正全力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將聚焦港口集疏運等典型應用場景,加大試點示范密度,營造“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濃厚創新氛圍。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祝振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世界級港口群基本建成,依托港口群和主要干線航道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
例如,在自動化、智能化加持下,孤懸外海的寧波舟山鼠浪湖碼頭成為全球目前唯一具備雙40萬噸船舶離島作業能力的全流程智能散貨碼頭。舟山鼠浪湖碼頭總經理張學素說,2024年,碼頭全流程自動化作業量占比達85%,一線人員減少18%,生產質量提升10%。浙江海港集團董事長陶成波表示,浙江海港已建成全球規模領先的遠控自動化設備集群港區,實現港口作業自動化,大幅提升生產運營效率。
同為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港則依托重大項目打造行業大模型平臺,研發了碼頭全域多場景協同多智能體系統;推進智能重卡規模運營,實現臨港集疏運中心—東海大橋—洋山港穩定可靠安全的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開展有條件自主航行和減少配員的智能化試運營,讓智能船舶在智慧海洋中遠航。
相比于集裝箱、干散貨碼頭,件雜貨碼頭的自動化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吳宇震分享了他們首創基于人工智能識別動態切層的電子船圖技術。該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動態掃描、實時感知繪制船圖,在船舶靠港時同步智能識別生成貨物信息,為散貨、件雜碼頭自動化奠定數據基礎。
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港口行業日益關注生產和經營管理協同。華為物流與倉儲智慧化軍團副總裁邱士奎表示,華為正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應用,助力港口企業升級其物流數字化基礎設施,實現人、車、貨、場、單等全要素的互聯互通,有效打破數據孤島,構建一個安全、可靠且全棧自主可控的碼頭數智化平臺。
圍繞當下海事數據共享痛點,上海海事大學校長初北平建議,構建海事數據生態創新產學研共同體,通過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海事數據資源的共享與交流,實現海事數據的標準化,為全球海事行業提供統一的數據接口和格式;建立海事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數據資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促進產學研各方的信息互通。
此外,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柳鵬、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開發處處長蔣文新、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永豐等也分別就各自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應用經驗進行了分享。
大會上,中國港口協會、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華為5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編的《長三角智能航運發展報告(2024)》正式發布;中國港口協會秘書長丁莉宣布2024年度中國港口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公告。
(大會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