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9日從福州大學獲悉,該校鮑曉軍教授、朱海波教授團隊聯合清源創新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在丙烷脫氫催化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制出超穩定的丙烷脫氫鉑基催化劑。該催化劑以純丙烷為原料,在反應溫度為550℃、丙烷轉化率接近熱力學平衡轉化率的條件下,首次實現了超6個月的穩定運行,創造了丙烷脫氫鉑基催化劑耐久性世界新紀錄。相關研究成果2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丙烯是生產塑料、橡膠和纖維三大合成材料的基礎化工原料,丙烷脫氫已成為生產丙烯的核心路徑。截至2024年,國內丙烷脫氫裝置的總產能已突破2300萬噸/年。丙烷脫氫鉑基催化劑在高溫反應條件下極易發生燒結而導致催化劑的失活,因此研發高穩定性的鉑基催化劑是丙烷脫氫技術革新面臨的重大挑戰。
該研究團隊首次發現MFI分子篩封裝的鉑粒子的穩定性與其b軸長度密切相關。當b軸長度大于2微米時,擴散路徑較長致使鉑粒子在分子篩孔道內發生聚集而長大,長大的鉑粒子最終被“卡”在孔道中并被牢固鎖定,從而避免了鉑粒子的團聚失活。基于上述發現,團隊提出通過分子篩孔道限域實現鉑粒子的“擴散—聚集—自鎖”,創制出具有抗燒結性能的超穩定性丙烷脫氫鉑基催化劑。
鮑曉軍、朱海波教授團隊在丙烷脫氫鉑基催化劑領域經過長達8年的持續攻關,取得了系統性突破。近兩個月內先后在國際頂刊《科學》和《自然》上發表研究論文,分別解決了鉑基催化劑無氯氧化再生與反應穩定性兩大挑戰。該系統性研究成果不僅為貴金屬催化劑燒結及再生困難這兩大催化領域公認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也為變革丙烷脫氫技術開辟了新途徑。
(福州大學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