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記者從安徽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彭燦教授、劉歡歡副教授團隊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申請的國際專利《一種秋水仙堿水凝膠微針及其制備方法》日前正式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相關成果將為全球痛風患者提供更安全療法,并為秋水仙堿新藥研發提供研究基礎和技術支撐。
秋水仙堿是治療急性痛風發作的首選藥物,但其在用藥過程中易造成患者嘔吐、腹瀉等,如用藥不當還有可能出現患者中毒等安全問題,只能通過洗胃、催吐等常規方法進行處理,并無特效解藥,因而增加了臨床使用難度,限制了其在痛風治療中的廣泛應用。
據了解,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這項專利技術通過構建微針透皮遞送系統,成功破解了秋水仙堿傳統口服用藥痛點,可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用藥劑量降低至傳統方案的三分之一。此舉能顯著提升藥物生物利用度,有效緩解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癥狀并降低副作用,實現藥物透皮效率與穩定性的雙提升。據不完全統計,這項專利技術可為全球近1億痛風患者提供更為安全的療法,實現秋水仙堿臨床用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高效融合,這標志著該校在透皮給藥技術領域技術創新能力獲國際認可。
長期以來,安徽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以“遞送精準化、生產產業化”為目標,通過藥劑學、數學建模與材料科學的深度協同,形成了四維研發體系。團隊同步開發的秋水仙堿醇傳遞體透皮載體技術已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配合已授權的秋水仙堿水凝膠微針中國發明專利和此項美國專利,共同構成關鍵技術保護群。相關研究成果連續發表于《生物材料科學》《膠體和表面A》等國際期刊,以及《醫藥導報》國內核心期刊,形成“核心專利群+學術驗證鏈”的立體化研究成果,實現了“技術—理論—專利”的配套產出。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