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負責認知決策,小腦負責運動控制,當前限制人形機器人發展最大的瓶頸在大腦。在5月29日舉行的2025張江具身智能開發者大會上,行業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聚焦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數據采集、場景落地、生態構建等熱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針對人形機器人大腦進化的難題,端到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VLA模型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是讓機器人不光能理解文字,還能理解物理世界運行規律,并通過與物理世界的交互不斷調整機器人的操作。”千尋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CEO韓峰濤向記者解釋,當前機器人硬件相對成熟,但是缺乏泛化性。對此,VLA大模型可以提高機器人大腦認知水平。
而大模型在具身智能賽道上面臨的一大難點在于缺乏來自真實世界的海量數據。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進行數據采集工作?開幕式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庫帕思、智元機器人、傅利葉共同成立具身智能數據聯盟,將與上海市政策協同,聚焦服務、交通、醫療等領域數據,幫助具身智能在垂類場景快速“發育”。
而在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落地方面,與會專家認為,制造業會是人形機器人的第一應用場景。由于制造業的工廠、車間、生產線大多都是結構化的空間,需要在一些固定重復性勞動上替代人,人形機器人應用會在制造業領域率先實現。
記者了解到,寶鋼股份結合鋼鐵業的特征,正在圍繞轉爐工序進行人形機器人應用研發。“感知類機器人比人更可靠。”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吳瑞珉提到,以感知功能為基礎的具身智能輔助相關垂類專業的模型,在安全巡檢場景能夠提高產品質量,對生產運行非常有利。
靈巧手被稱為機器人的最后“一厘米”。當天下午,靈巧手研發企業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四大創新產品,涵蓋智能仿生手OHand?系列和機器人靈巧手ROHand系列兩大產品線。其中第二代靈巧手ROH-AP001以640克輕量化設計結合工業級仿生結構,實現了接近人類手指的靈活度與精準操控能力。
會上還發布了《浦東新區機器人零部件集聚區及具身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從技術創新、應用推廣、場景示范、大模型應用、人才保障、助力成長等多個層面為具身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助力浦東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
上海高度重視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建設虛實融合具身智能訓練場,加快機器人軟硬件協同攻關,優化產業載體布局,持續擴大產業規模,成果不斷涌現。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智元人形機器人超級工廠等均已啟動人形機器人數據采集及實訓工作;智元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啟元大模型,國地中心聯合高校研發“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臺,不斷強化具身智能軟件系統,核心零部件企業持續創新,不斷向模塊化、輕量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等方向發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