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葉偉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陽聯合國際團隊,利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在納米尺度首次揭開固態電池突發短路成因,并提出相應對策,研究成果5月20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會刊》上。受此消息影響,股市固態電池板塊近期爆發式上漲,國軒高科、北汽藍谷、濱海能源、英聯股份、金龍羽等概念股普遍表現較好。
受訪者表示,隨著我國政策密集加持、行業企業加緊布局和技術關鍵難題取得突破,固態電池產業鏈正加速邁向成熟,將顯著提速其產業化落地進程。
技術取得新突破
作為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正受到業內廣泛關注,成為全球動力電池下半場競爭的焦點之一。但固態電池中固態電解質的短路問題,一直是阻礙其發展的“攔路虎”。
近日,固態電池突發短路相關研究取得新突破。王春陽研究員聯合國際團隊利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首次在納米尺度揭示了無機固態電解質中的軟短路—硬短路轉變機制及其背后的析鋰動力學。
該研究通過闡明固態電解質的軟短路-硬短路轉變機制及其與析鋰動力學的內在關聯,為固態電解質的納米尺度失效機理提供了全新認知,也為新型固態電解質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受訪者表示,該項研究取得新突破,標志著固態電池技術離實際應用又近了一步,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近年來,我國在固態電池技術創新上加速跑。根據智慧芽數據,截至2025年5月16日,全球固態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超過4.6萬件。其中,從技術來源(專利申請企業所屬國別)看,全球固態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中,近37%來自日本,近30%來自中國,兩者差距進一步縮小;從布局市場(專利申請所在國別)看,中國已趕超日本,是全球固態電池專利布局最多的市場,約占35%。
“當然,固態電池產業化目前存在諸多技術障礙,無論是固態電解質還是固—固界面、材料、系統集成等方面,都需要突破瓶頸技術。”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兼研發總院(科技創新管理部)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德平表示,需要產業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攻關,從基礎上解決底層核心技術,推動固態電池產業化。
重慶太藍新能源有限公司產品負責人康丹苗說:“動力電池深陷里程焦慮、成本限制、安全風險的‘三角困局’,技術升級亟待突圍,需要通過材料創新和工藝創新,攻克電導率和界面阻抗難題,實現固態電池安全性能提升、能量密度提升、循環壽命提升,推動其規模化量產。”
政策不斷加持
一方面,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固態電池領域利好政策不斷。
今年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將固態電池列為重點攻關方向,支持鋰電池、鈉電池向固態化發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龍頭企業。4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將固態電池寫進全局規劃與前瞻布局,提出要推動制定及發布車用人工智能、固態電池等標準子體系;加快全固態電池、動力電池在役檢測等標準研制,不斷優化動力電池性能要求。
與此同時,固態電池標準體系建設取得突破。5月22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發布《全固態電池判定方法》團體標準,首次明確了全固態電池的定義,解決了行業界定模糊、測試方法缺失等問題,為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王德平表示,需要進一步加快固態電池標準的制定,特別是安全標準的發布;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發揮國際話語權。
企業加快布局
固態電池產業化,企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產業鏈相關企業紛紛競逐固態電池這一賽道,加速推進技術研發和產品驗證,并陸續公布了量產時間,努力推動固態電池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5月17日,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軒高科”)宣布,該企業首條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已建成,設計產能0.2GWh,實現100%線體自主開發,核心設備國產化率100%。當前,國軒高科正在不斷優化設備工藝,已全面啟動第一代2GWh全固態電池量產線設計工作。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全固態電池中試樣品電芯能量密度為350Wh/kg,單體容量達70Ah,系統能量密度可達280Wh/kg,助力新能源汽車實現千公里續航。目前該全固態電池已開啟裝車測試。
此外,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其在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上持續加碼,計劃 2027年實現小批量生產,技術水平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能量密度高達400-500Wh/kg的全固態電池研發進展順利,其中60Ah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計劃將于2025年年底向戰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上汽新一代固態電池將于2025年年底在全新MG4上量產應用,上汽首款全固態電池“光啟電池”將于2027年落地……
王德平表示,隨著企業加快布局,預計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的全固態電池在未來2-3年內有望實現小批量裝車,2030年左右完全可以實現量產。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