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大勇
近期,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頻頻出手聯合相關企業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專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當下,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等傳統能源頭部央企,從最初的試探前行到如今在充電市場的深度耕耘,系正在經歷一場意義深遠的戰略轉型,而這一轉型背后,有著多重目的考量。在具有獨特優勢的同時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以及亟待解決的市場難題。
頻頻出手背后的謀劃
今年4月底,中國石化與比亞迪強強聯合,在廣東深圳龍珠源加能站成功打造我國首座兆瓦閃充站。
據了解,兆瓦閃充技術,是以1000伏(V)高壓架構和10倍率(C)電池為核心,實現了充電功率1兆瓦(MW)的突破。而廣東深圳龍珠源加能站也成為深圳市首座集“油、氫、電、服”于一體的綜合能源示范站,涵蓋油品銷售、易捷服務、加氫業務、充電業務、光伏發電、V2G(車網互動)、愛心驛站、自助洗車等多種服務設施。
今年4月初,中國石油憑借華為超充技術支持,在上海地區的首座超級充電站——中國石油伊犁路超級充電站正式開業投運。該充電站配備5套600/720千瓦全液冷超充主機,設有4個最大充電功率達600千瓦的超充車位,以及52個最大充電功率達250千瓦的快充車位。伊犁路充電站業態豐富,涵蓋充電、儲能、停車、休息、汽服等多個功能模塊,是目前中國石油在上海市業態最全、服務項目最多的超大型示范充電站。
“傳統能源巨頭布局新能源充電市場,其根本目的是適應能源結構轉型趨勢,守住自身在‘終端能源接觸點’的戰略高地。”知名商業顧問霍虹屹表示,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構建了遍布全國的加油網絡,控制了數以萬計的能源補給節點。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上升,“電”開始取代“油”成為車用能源主角。如果不主動介入,這些企業可能失去對“車主流量入口”的控制,進而失去客戶關系與終端定價權。換言之,充電市場不是“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不得不做”的命題。
“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等傳統能源央企深耕充電市場,旨在應對四大挑戰。”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為,其一,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導致加油站業務萎縮,布局充電樁成為抵御行業變革的關鍵舉措;其二,當前充電樁供給嚴重不足,央企憑借加油站網絡優勢可快速填補市場空白,優化用戶體驗;其三,通過提供“加油+充電”綜合服務增強用戶黏性,并可能反向推動電動車市場擴張;其四,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履行央企社會責任。
優勢與短板并存
“在充電市場布局中,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具備諸多顯著優勢。”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理事會常務主席支培元表示,龐大的能源供應網絡是兩家央企的堅實后盾。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分別擁有超3萬座和2.2萬座加油站,利用這些站點建設充電樁能快速構建起廣泛的充電網絡,從而大幅度降低建設成本和時間成本。長期積累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也為其在充電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雄厚的資金實力使其有足夠底氣投入大規模的充電設施建設與運營。
雖然有諸多優勢加持,但兩家企業也存在短板待補。
“兩家央企面臨的短板,如充電業務運營經驗相對不足,可能需要在服務質量、用戶體驗等方面持續優化。”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介紹說,相較于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的初創企業,傳統能源企業在市場響應速度和靈活性上可能稍顯滯后,需要加快創新步伐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首先最核心的問題是‘基因問題’。”霍虹屹表示,兩家央企長期從事石油領域,組織文化、人才結構、技術路徑與電動化存在天然隔閡。其次是“運營思維差異”,油站更強調點狀供給,而電動化強調的是系統協同與用戶體驗,這對數字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面對靈活的民企與科技企業,央企在機制上也面臨決策鏈條長、反應速度慢等問題。
除了企業自身存在的短板外,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也存在待解難題。
“當前,充電市場面臨三大難題。”郭濤介紹說,一是結構性矛盾突出,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不足10%,而高峰期排隊問題嚴峻;二是運營效率低下,眾多運營商陷入價格戰,設備閑置率高;三是技術標準不統一,換電模式電池包兼容性差,無線充電成本高昂。
“要想破題需三管齊下:其一,通過‘充電樁+儲能’模式參與電網調峰,獲取輔助服務收益;其二,與車企、地圖廠商共建充電地圖,利用大數據優化樁位布局;其三,推動車樁協同標準制定,例如參與液冷超充、自動充電機器人等技術研發,降低充電時間至10分鐘以內。”郭濤說。
袁帥認為,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等企業可采取一系列破題策略。例如,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優化布局,特別是在交通樞紐、城市核心區等需求旺盛區域加密充電設施,提升充電便利性。同時,加強與車企、電池供應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共同推進充電技術的標準化與兼容性,提升用戶體驗。在運營模式上,可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如結合廣告、數據服務、會員體系等增值服務,提高充電設施的綜合效益。此外,還應注重技術創新,積極引入超充、換電等新技術,縮短充電時間,提高運營效率。通過這些舉措使得企業有望在充電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