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4日從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獲悉,近年來,由該所承擔的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專項“阿根廷鹽湖鋰資源和泰國鉀礦資源開發關鍵技術”取得積極進展。
據介紹,項目組針對南美合作企業關注的某特定鹽湖的原始鹵水,進行了綜合分析,確定了鹵水化學類型,對鹵水的蒸發結晶路線進行模擬,在此基礎上開展模擬湖區氣候條件下鹵水室內蒸發實驗。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吳志堅介紹,針對自然蒸發情況下鋰的富集問題,項目組從溶液相化學理論出發,通過低溫冷凍、添加化學試劑等方式改變鹵水組成,優化了鹵水蒸發結晶路線,提出了梯級鹽田蒸發工藝方案。該方案得到了合作企業采納,與企業合作建成了85萬平方米日曬鹽田。
針對該鹽湖鹵水高鈉鋰比的特點,項目組構建了高效鋰鈉分離的特效萃取體系,開發出了萃取—洗滌—反萃—再生的全流程萃取工藝,建成5噸/年綠色智能萃取分離提鋰中試示范線,所得富鋰溶液中鋰平均濃度為28g/L,雜質總含量低于0.5g/L,鋰總收率達到90%。
針對東南亞合作企業關注的特定鉀礦,項目組進行了鉀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鹽綠色回填和尾液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組對回填料組成、材料制備進行了室內和室外試驗,對材料的物相組成、微觀形貌、力學性能進行了綜合分析,對回填方法進行了研究,突破了利用分解母液、固體尾鹽充填采空區的技術瓶頸。
吳志堅介紹,項目組通過與當地企業和國內企業合作,研制了菱鎂墻板與砌塊、建筑用波形瓦、室內防火板等鎂質膠凝材料,研究了利用鉀肥生產過程中副產的水合氯化鎂熱解制備氧化鎂的工藝技術。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