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李爭粉
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北斗時空技術,在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和市場需求共同推動下,正迅速崛起。無人機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以及應急救援等領域,都已成為北斗技術的用武之地。
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大關,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成北斗重要應用領域
近日,在云南省紅河州的梯田上,無人機懸停、抓取、吊運香蕉,全程如行云流水。40公斤的香蕉單程運輸成本僅為傳統人力的1/3,耗時縮短80%。
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當地種糧大戶李龍(化名)打開“滴滴農機”APP,一鍵呼叫無人機飛手。飛手操作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植保無人機,15分鐘就完成了30畝地的農藥噴灑。之后,李龍在該系統上就能對飛手表現進行評價,作業時間、農藥噴灑量、噴灑面積等數據一目了然。“像打車一樣,操作非常方便,效率比人工提高了百倍。”李龍表示。
這些看似“魔幻”的場景,實則是中國低空經濟崛起的縮影。而支撐這一變革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正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農業運輸到建筑施工,從電力建設到應急救援,搭載北斗系統的無人機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傳統產業邏輯。
“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北斗應用的又一重要領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表示,中國民航已建成低空飛行服務三級體系,北斗機載終端覆蓋率達95%,支持無人機配送、城際運輸等新業態,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關注低空經濟。低空經濟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北斗系統將在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設備及零部件與解決方案提供和運營服務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斗深度嵌入低空經濟全產業鏈
“作為高精度定位與導航服務的核心支撐,北斗系統深度嵌入低空經濟全產業鏈。”業內專家表示,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與深化,北斗系統將加速與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在低空交通管理、應急救援、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建設和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效能,持續為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與此同時,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也將促進北斗產業發展。海量的應用需求將推動北斗技術迭代升級,加速北斗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助力北斗系統在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開辟新的增長極,實現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雙向”賦能。
“當前國內低空經濟蓬勃發展,面向實際的低空空域飛行器高效管控體系的構建是關鍵難題,而這一難題的解決高度依賴通信與導航兩大核心能力的突破。”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研究院院長李冬航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自主可控的空天基礎設施,在無人機地面管控系統、機載導航產品研發、低空空域服務保障和應用系統解決方案等諸多方面,都將發揮無可替代的關鍵技術作用,從而賦能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