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智慧綜合監管、城市智慧安全供水、智慧電廠機器人巡檢、熱力站智能安防監測……在日前發布的《2025年唐山市安全應急創新應用場景清單》中,安全應急領域的多個創新應用場景接連亮相,“京津冀場景創新之城”的圖景正日益清晰。
2023年9月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唐山市在河北省率先啟動場景創新工作,圍繞鋼鐵、化工、裝備等主導產業領域打造和開放一系列創新應用場景。截至目前,唐山市累計發布190余項創新應用場景,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賽道發展,“唐山場景”知名度逐步打響。根據《中國場景創新研究報告(2024)》顯示,唐山場景創新工作位居全國前列、河北首位,已成為河北省場景創新工作標桿城市。
守護礦山安全
被稱為“鋼鐵城”的唐山,擁有豐富的煤炭、鐵礦等自然資源。連綿的礦山是唐山眾多產業發展的基礎,礦山安全關乎千萬人的福祉。
“目前,我市已建成礦產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助推自然資源智慧綜合監管場景落地。”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執法監察專員王曉明介紹,在該場景中,應用無人機巡飛、三維建模、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可快速發現、查明盜采問題線索。
利用無人機巡飛,可針對涉礦產資源區域進行基礎數據采集。在夜間,還可使用機上搭載的紅外鏡頭及微光鏡頭,對夜間施工行為進行識別與監管。
同時,通過不同時間的三維模型對比,可以快速發現并計算礦山方量變化。一旦發現問題區域出現土石方變化,模型還可以進行快速計算,為后續執法活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王曉明介紹,唐山市礦產資源井下綜合監管平臺通過動態環境感知與高精度空間數據采集,可實現井下采掘動態的精準監測,并依托自組網通信與數據融合技術,形成實時井下數據回傳。監測數據結果可為自然資源、應急等部門的監管工作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助力提升監管效率與決策科學性。
“目前,我市礦產資源綜合監管平臺覆蓋8個涉礦縣(市、區),共計5300平方公里區域的286座持證礦山,實現1062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1308個盜采易發區監測。”王曉明說。
監測管網漏損
供水系統是城市的“動脈”,關乎千家萬戶,而管網漏損便是城市供水系統中的頑疾之一。
據了解,河北省城市年總供水量14.55億立方米,平均管網漏損率為16.28%,最高達到40%以上,年損水量2.37億立方米。
“國家高度重視供水管網漏損的控制,各供水企業積極開展相關漏損的治理工作。”唐山市曹妃甸供水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于海忠說。
河北建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唐山市曹妃甸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雄安睿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單位開展合作,研發了“用戶水表缺失數據補齊方法及系統”等5件核心發明專利并獲得授權,推動了管網漏損智慧監測場景的落地。
在管網漏損智慧監測場景下,完成清洗、處理后的數據接入各系統,能夠實現用水數據的有效采集、監控與分析,確保了分區計量數據的閉合。同時,以圖形化、思維導圖等直觀方式呈現數據,顯著提升了數據反饋時效性,實現了實時監測管網漏損的目標。
目前,曹妃甸工業區已全部建成物聯網(IoT)數據庫及數據治理系統、小區居民用水和庭院管網漏損監控與分析系統,管網計量分區的漏損監控與分析系統也已建成進入調試階段,推動了管網漏損智慧監測場景的進一步落地。該場景可實現對小區漏損的每日監控,對住戶漏水、階梯用水進行提醒。
于海忠介紹,未來,曹妃甸工業區還將繼續建設城市供水管網實時在線水力模型等多個系統,依托高精度水力模型,對用戶及管網的水量、水壓、水齡等關鍵指標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這不僅能有效保障供水安全,大幅縮短因爆管或檢修不及時導致的斷水時間,還可通過水齡分析優化管網終端水質,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供水服務,全面提升公眾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推動供水系統領域更多智慧場景落地。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