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突破與場景應用拓展的協同驅動下,產業規模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依據賽迪顧問的專業預測,到2025年底,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逼近4000億元人民幣,算力核心產業規模則有望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全國AI園區千帆競發 北京錨定人工智能垂直賽道
在人工智能產業加速迭代的時代浪潮中,尋找兼具產業濃度與發展溫度的成長平臺,已成為科技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課題。
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形成超100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園區,重點分布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活躍區域。
這些園區以差異化定位深耕細分賽道,為企業技術落地、產品應用、創新孵化提供專業化支持。
上海浦東人工智能島聚焦“AI+金融”,吸引達闥科技、商湯科技等60余家企業入駐,構建起金融科技研發集群;武漢光谷人工智能產業園規劃建設大規模算力中心,圍繞“AI+光電子”打造垂直生態,推動人工智能與光電子產業深度融合。
在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的多元布局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大的成長舞臺。
中關村(海淀)具身智能創新產業園專注于具身智能前沿方向,加速“身體”與“智能”融合的技術研發及場景落地;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以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為驅動,重點布局算力、數據、大模型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打造創新要素集聚的產業高地;未來科學城機器人產業園一期聚焦機器人產業,推動機器人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和產業集聚。
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按照海淀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瞄準通用人工智能這一“下一站賽道”,建設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
聚焦AGI 共探產業新藍海
何謂“通用人工智能”?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為什么聚焦通用人工智能這個賽道?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指能夠像人類一樣具備跨領域學習、推理、解決問題和適應復雜環境能力的智能系統,為教育、醫療、交通等千行百業帶來革命性變革和技術創新,將會是人工智能產業下一輪發展的焦點。
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全面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從基礎層的算力基建到應用層的場景創新,加速“研發-轉化-應用”產業鏈協同發展,是推動新時代技術革命的關鍵力量,在產業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的帶動效應。然而,通用人工智能要實現技術突破面臨諸多挑戰,需要跨越包括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大規模算力支撐、海量數據訓練等多重門檻。這些條件猶如堅固的城墻,構筑起極高的行業壁壘。
高門檻,對建設專注于布局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園區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具備基礎創新資源的鏈接能力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在全國尚未形成對通用人工智能細分賽道系統性布局的行業背景下,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與產業生態,瞄準這一戰略空白,率先發力,加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賽道,填補人工智能產業中這一重要板塊拼圖。
首先,從產業生態來看,北區已形成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算力互聯、中科馭數、啟元世界、小馬智行等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扎根于此,形成了從應用層向基礎層、技術層延伸的產業鏈布局,具備深度探索人工智能產業下一站的堅實產業基礎。此外,在創新資源稟賦方面,海淀區擁有14家人工智能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1.23萬名人工智能學者,區域內37所高校中有21所獲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在人工智能算法、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基礎研究領域成果豐碩,能夠為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智慧養分。
“算力+空間”雙輪驅動 定制化解決方案賦能企業成長
通用人工智能賽道對算力和空間有著嚴苛需求。
算力層面,大模型訓練、復雜算法運行等均依賴海量算力支持。例如,訓練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可能需要數千塊GPU協同工作數月之久,強大且穩定的算力是模型研發與迭代的關鍵。
空間方面,空間規劃方面須更具針對性,要突破傳統研發空間的設計邏輯,以發展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所需要的“算力密度、數據流通效率、跨學科協作便利性”為核心要求,針對小微企業能提供按需使用的研發空間和共享算力平臺,針對行業龍頭要滿足集研發、算力、數據處理于一體的功能需求,兼具靈活性與專業性。
由實創股份負責開發建設的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以“開放算力+垂直生態”為核心理念,精準響應產業對算力基礎設施與創新空間的迫切需求,集中破解人工智能企業在算力供給和研發空間配置方面的發展問題。
作為這一創新理念的實踐載體,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先行啟動一期項目建設,總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在算力供給方面上,深度考慮大中小企業的實際需要,將1號樓打造成算力中心,平臺算力規模8000P(8000P算力即每秒進行8000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計算能力,在人工智能領域,8000P算力意味著該系統能夠處理極其復雜的數據運算任務,如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大規模數據集的處理等),目前儲存能力達到30926TB,全面支持創新主體的大模型訓練和推算,未來還可根據企業需求做進一步擴充。園區建成后,將以算力云平臺的形式,提供開放、普惠的算力供給。企業入駐后,無論是大模型訓練的算力峰值需求,還是算法迭代的持續算力供給,均可實現“即取即用”的高效響應,這樣相較于企業自建算力設施,將大幅度降低初期的投入成本。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一期)還深度考量企業不同發展周期對空間的需求,建設從創業培育到企業加速,最終到總部基地的“梯度成長型空間體系”。園區3、4、5號科研樓,規劃建設了單層開間、科研獨棟等不同類型的產品,滿足企業在加速期對空間的增長需求,實現空間使用效率與企業成長節奏的完美匹配。6號樓位于一期和二期的十字路口,該樓配備超高挑空大堂,步入式中庭,未來將建設成AI產業創新培育中心,涵蓋靈活辦公、會議交流、生活服務等多元化場景空間,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小微企業、創業團隊和科研人才提供開放共享的空間條件。
一個專業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提供適合的產業空間只是基礎,還要深度考慮企業資源鏈接的訴求,才能在園區里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為此,園區將2號樓規劃成展示中心,入駐企業可以體驗或者展示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尖端產品及先進科技成果,舉辦行業技術交流活動,讓這里成為產業資源的“鏈接器”和“轉換器”,助力企業快速突破成長瓶頸,實現從技術深耕到價值顯化的關鍵跨越。
目前,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一期)的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伴隨項目的全面竣工落地,這里將為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中小企業構建優質的成長空間,持續匯聚源源不斷的原始創新力量,助力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為我國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注入強勁動力。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