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無人機進場——5、4、3、2、1,起飛!”指令劃破河南濮陽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的晴空。6月24日,9架無人機應聲騰躍,地面應急通信車內的“九宮格”大屏驟然點亮,多角度高清畫面如鷹眼般俯瞰整個演習區域,為應急救援演習指揮中樞注入現場洞察力。
指令落下,九宮格驟亮,這并非尋常演練。“這是我國首次以6G無蜂窩通信技術檢驗新質救援能力的實戰演習。”在演習現場,通號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信事業部負責人王嘯陽目光如炬。這次演習以“通信車+9機集群”為平臺,一舉實現三大突破——頻譜效率提升10倍、多機切換零干擾和低空通信超遠覆蓋,這組硬核指標將應急救援的通信覆蓋與響應速度推向嶄新高度。
技術突破的鋒芒,源于面向未來的堅實內核。東南大學教授黃永明揭示了技術前沿奧秘:“我們打破了以基站為中心的蜂窩組網架構,發展以用戶為中心的6G無蜂窩廣域低空覆蓋新技術,打通‘集群通信—空中感知—地面指揮—多機協同’的秒級響應通路,實現單站集群上千平方公里的超大范圍低空通信覆蓋?!?/p>
面對濃煙彌漫或復雜電磁干擾的嚴苛環境時,高清視頻何以穩定回傳?物資投送任務如何并行不悖?黃永明點明關鍵:“集群智能調度通信系統如同空中交響樂的指揮家,搭載的通信終端在極端環境下也能確保信息洪流穩定匯入無蜂窩地面基站?!边@使應急救援實現從“被動響應”到“智能協同”的突破性躍升。
河北科技大學教授劉東輝則洞見了廣闊應用前景:“該技術天生為應急救援而生。災情監視、物資精準投送僅是其低空救援的起點,鐵路巡檢、電力運維保障同樣可受益?!彼枥L了水域防汛救援的場景——裝備搭載無蜂窩終端后,“陸—?!铡比灰惑w通信體系瞬間織就,信息天塹化為通途。未來,他期待更輕、通信范圍更廣闊的多模機載終端升空。
此次空域管控與無人機群協同作戰的完美呈現,根植于企業戰略與國家政策支撐的沃土。“我們堅持‘裝備技術迭代升級’與‘省級低空空域統一管理系統建設’雙軌驅動策略?!蓖鯂[陽介紹,“在硬件性能持續飛躍的同時,跨區域智慧協同平臺的構建正加速推進?!痹谒磥恚@一體系對京津冀及雄安新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支撐意義非凡。
通號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靈明展望了更壯闊的藍圖:為開拓低空經濟新邊疆,該公司近年來在無人機通信與管控領域潛心研發,成果斐然。多源融合感知與反制系統、基于靜電技術的“低慢小”無人機感知方案和“一塔一城”低空通信系統,這些自主技術已在河北雄安新區、重慶和南京等地落地運行,將有力支撐該公司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無人機制造與運營服務融合的“三業一態”發展新格局。
當無蜂窩通信的神經融入無人機集群的翅膀,中國應急救援的決策視野正突破迷霧,以秒級響應重構生命防線。從濮陽演習場的首次轟鳴到雄安新區的產業布局,一組低空智能新坐標已然崛起。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