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電、生物質天然氣,到利用風光能助力制氫、利用鋅鐵液流電池實現“零碳”示范項目……上海企業正在不同的能源領域增添“綠色能量”。在6月23日至29日舉行的上海節能周期間,記者探訪滬上多家企業,了解上海目前正在進行的“雙碳”創新實踐情況。
核電作為發電量大、能量密度高、運行穩定、近乎零碳排放的能源形式,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作為穩定的低碳基荷電源不可或缺。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是國內目前唯一擁有第四代核電技術國際第一梯隊——高溫氣冷堆核島主設備成套供貨能力的核電裝備制造企業,記者在探訪中了解到,目前整個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3.4%。不僅如此,在俗稱“人造太陽”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截至目前也已累計實現36項關鍵技術突破。
生物質天然氣作為綠色零碳能源,以農林廢棄物、畜禽糞便、有機污水作為原料,來源廣、碳循環閉環、可靈活調峰,正在成為可再生能源體系的重要補充。綜合性能源供應商申能集團旗下申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環境綜合治理平臺,2023年,公司積極探索形成了沼氣提純工藝路線,完成了上海市首個沼氣提純生物天然氣工程項目,并在達標后并入上海燃氣管網。“該項目實施后年產生物天然氣約175萬立方米,相較于傳統的化石天然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800噸。”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上海市各區新建擴建的濕垃圾處置中心和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置利用項目產生的生物天然氣入網量可達到20萬立方米/天,作為綠色甲醇項目的上游氣源,對應可合成綠色甲醇約1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正在全力推進建設中,爭取在2025年底實現項目投產。”
風光發電具有天氣條件帶來的天然隨機性,將風光發電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風光儲一體化”是緩解該問題的重要方案。來到上海市閔行區產業園,車間內機器轟鳴,一套電解水制氫系統正在進行發貨前測試,這是由上海氫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鸞科技)自主研發生產的200kW AEM電解水制氫系統。氫鸞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技術在傳統工藝技術上進行升級,在低成本的同時能夠將風光發電直接轉化為氫能,從根本上解決了大規模風光發電通過電網供電制氫的波動問題。近兩年,公司已成功實施了數十個科技、工程示范項目。
鋅鐵液流電池具備“長時間、規模化、安全可靠”的長時儲能技術,能將光伏電板發出的電高效儲存和釋放,增加電網靈活性。在上海楊浦濱江的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由楊樹浦電廠的舊煤灰倉改造而成的“零碳智慧綜合能源中心”是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部署的鋅鐵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為周邊的咖啡館、充電樁、景觀照明等設施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研發團隊介紹,“鋅鐵液流電池”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若鋅晶體不受控,可能會像荊棘一樣“野蠻生長”。團隊用創新的電極設計和獨特的電解液配方,控制鋅晶體生長,實現電池穩定可用。這一成功示范為上海開展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參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