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項目找資本、為資本找項目”。9月8日,一年一度的科技和金融領域盛會——2024WeStart全球創業投資大會(以下簡稱全球創業投資大會)如期而至。本次會議以“重構·新生”為主題,聚焦“創業”“投資”兩大視角,匯集政界、學界、業界精英,共同探討在新形勢與大變革環境下,如何構建創投新范式、激發科創新動能。
培育創新企業,開展長周期技術創新
從創新創業到創業投資層面,厘清創業投資和技術創新的關系至關重要。對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認為:“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資源的配置,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
在當前全球技術創新的深刻變革中,從高校實驗室到市場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頗受矚目。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介紹,近年來,從香港科技大學走出了1700多家創新企業,其中,僅李澤湘教授的實驗室就創造出50多家公司,總估值超過2000億港元。
“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香港科技大學把大學研究推向社會應用的重視。”郭毅可認為,大學在創新體系中的一個重要作用便是培養學生創業。為此,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設立了南沙校區,還專門設立了20億港元風投基金,以培養創新企業。
不僅如此,企業也在加大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的賽道上飛奔。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做大模型的創業企業之一。公司創始人閆俊杰表示,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業唯有持續在模型算法上做創新,才能殺出一條技術突圍之路。
“其實做創新是比較奢侈的,時常會面對失敗,每次失敗后就要經歷好幾個月的反復復盤。但正是因為堅持技術創新,我們研究模型的能力才能夠不斷提升。”閆俊杰感慨。據悉,目前這家企業大模型日處理交互量排名,居國內AI公司首位。
呼喚耐心資本,金融要服務好科技創新
持續創新需要企業的堅持,同樣需要資本對企業有足夠的耐心。
與會專家還對2024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上啟動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給予積極評價。據了解,該基金有政府引導、長期支持、寬容失敗等特點,基金期限長達15年。
作為上海市市屬三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之一的上海國投公司,目前管理了包括未來產業基金在內的千億規模主力基金,存續期都超過12年,成為耐心資本的壓艙石。
對此,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認為,國有資本應率先成為耐心資本。“我們還可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社會資本長期參與創業投資,與國有資本共同做大支持科技創新的耐心資本。”陳瑋說。
今年4月,上海國投公司與上海科創集團聯合重組,已投硬科技企業近2000家,其中,三大先導產業占比超過90%,投資金額近1000億元,投早、投小項目超過1600個。
此外,金融要更好服務科技創新。陳瑋認為,在科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要構建以創業投資為核心的創新資金供給體系,構建“創投友好型”發展環境。為此,他建議政府給普通合伙人營造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投基金及其管理人的績效考核和投資評價體系。
屠光紹認為,在科技創新型企業通常要經歷從0到1,再到10、100甚至1萬的發展過程,投貸聯動可以在每個階段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順利從研發走向市場轉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