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以“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的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舉辦。此次活動,各高校與研究院所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約300人齊聚一堂。
可觀測太陽黑子的望遠鏡、表演高難度動作的機器狗、讓空氣運動可視化的大炮、檢測脊柱健康的尺子……禮堂外,學院老師、學生志愿者和校外單位帶來了豐富的科學互動體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軍事科技等前沿領域的突破轉化為可觸摸、可操作、可參與的體驗場景,神秘的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公眾視野。
據透露,今年科技周期間,江蘇將舉辦各類科技、科普活動近4000場,特色性主題實踐活動400場,從貼近生活的實用科技展示,到沉浸式互動體驗,再到充滿奇趣的科學實驗,實現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的全覆蓋。
江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主抓手,在科技創新上取得了新突破。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3%,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4.5件,區域創新能力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二;1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居全國第一;紫金山、太湖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累計獲批牽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44家;39個通用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民科學素質連續9年居全國省份首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東南大學教授張川以深耕科研一線的實踐與思考,激勵每位在場的青年學子在科技攀登之路上勇毅前行。
近年來,江蘇省在科普領域也取得了亮眼成績,為“科技大省”這張名片增添了光彩。活動期間,有關部門為江蘇省獲得第七屆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第十一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第五屆長三角地區科普課件大賽的優秀選手和作品代表進行了頒獎。
在“少年科學傳播”的舞臺上,銀城小學的蔡可馨和南京市東郊小鎮小學的朱柏樂分別帶來了“了解充電寶”“保護江豚”的科普秀,富有表演力的展示讓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易懂。
為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與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簽署產教合作協議,將設置“科學與文學創意”微專業,為文學重塑創作形態,為科技注入人文溫度。活動現場還發布了南京市第七批“文明實踐伙伴”單位名單,棲霞區科學探索特色研學基地也同步發布,為公眾提供更多接觸科學、了解科學的渠道。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