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傳統融資的風險評估環節,也沒有抵押物價值評估,僅通過第三方服務機構給出的科技增信等級評定,山東金鑄基藥業公司就憑借核心技術從金融機構拿到了3000萬元的授信額度。
在山東濟南,科技企業憑借技術實力獲得金融支持并非個例。手持“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金字招牌,濟南肩負先行先試重任,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建立“六專四價”工作體系,走上科創金融改革“不尋常之路”。
“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能夠跳出傳統銀行機構資產抵押擔保模式,按照‘輕資產、高投入、成長快’的特征,找到不同的融資模式和渠道,這是金融機構踐行科技金融的一大進步,也是濟南探路科創金融改革的特點之一。”濟南市委金融工委專職副書記賈洪斐說。
拓展“人才貸”,豐富“人才有價”金融品牌
將0.5毫米的鈮酸鋰單晶平行切了1000片,得到300納米厚度的單晶薄膜——這是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正電子”)的核心技術。該公司總裁胡文介紹,這些產品面向全球,供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高校實驗室使用。
正當晶正電子準備啟動年產10萬片鈮酸鋰薄膜晶圓的新生產線時,資金成了“攔路虎”。“對此,我們調研發現,晶正電子股東中有一名省級高層次人才,結合該公司重研發、輕資產、無抵質押物的情況,經過評估審核,我們發放了‘人才貸’1000萬元。”濟南農商銀行高新管轄行公司業務部客戶經理姜薇薇說。
人才是無形資產,在濟南,無形資產可以變現。賈洪斐將其總結為“四價”,即人才團隊可作價、信用數據可定價、知識產權可估價、科創企業可評價。
“混改時,公司骨干成員比較年輕,資金不充足,直接購買公司股份有難度。我們通過濟南高新區‘人才有價’平臺,為團隊估值1.4億元,從銀行為骨干成員貸了款。”山東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超英說,“通過貸款和自籌,骨干成員拿到了公司股份,推進了混改。”
探路科創金融改革,濟南相繼打造了“人才貸”“人才險”“人才擔”等“人才有價”金融品牌,“人才貸”累計備案金額10.17億元,“人才險”累計為22家人才企業承保29.55億元,并鼓勵金融機構將人力資本作為融資授信依據。
山東理工大學教授李平表示,濟南創新的“四價”評估體系,推動了科創企業“無形資產”變“真金白銀”。
聚焦“六專四價”,針對科技企業精準施策
將政務服務大廳搬到線上,創業者通過線上平臺輸入企業信息后,一幅精準的企業畫像便展現出來;根據企業畫像,企業的創新能力被量化,并被金融機構捕捉、認可,完成融資;“政策計算器”在160多萬條政策中為企業精準匹配,并列出其可申請的每一項政策以及資金數……這是濟南高新區“園區通”科創金融智慧服務平臺展示的部分功能。
該服務平臺的搭建,是濟南聚焦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的具體行動之一。濟南搶抓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打造“六專”服務體系。“所謂‘六專’是指專營機構支撐、專屬產品支持、專項政策引導、專家團隊服務、專門板塊培育、專業載體聚焦。”賈洪斐解釋道。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美核電氣(濟南)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了核級流量計等多款先進產品。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公司為該公司的兩款流量計等產品提供了產品質量保證保險。之后,又與其簽署了高層次人才創業保險合同,為該公司資產、核心研發人員及產品提供了約合2.5億元的風險保障。
“六專四價”工作體系讓科技型企業研發更有底氣。“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3年來,濟南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較獲批前增長22.2%,技術合同成交額926.08億元,較獲批前增長95.2%,連續6年居山東省首位。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