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寧夏銀川市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正式啟幕。55名來自全市學會(協會)、企業(園區)科協等領域的一線科技工作者,走進興慶區花卉科技小院、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解鎖”科普基地創新密碼。
“我們針對當地花卉品種退化、栽培技術滯后等問題,成功培育出適應西北氣候的康乃馨、玫瑰等優質品種,同時推廣‘基質配方改良+智能溫控’技術,使農藥使用量減少、花期延長、鮮切花產量提升,標準化種植有力帶動了周邊花農增收。”在興慶區花卉科技小院,寧夏大學葡萄酒與園藝學院副教授嚴瑞系統介紹了科技小院在技術推廣、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創新路徑。活動還特別設置“植此新綠”插花科普體驗環節,為廣大科技工作者送上節日祝福。
“沙化嚴重,百姓苦啊。我深知傳統治沙方式效率低下,難以從根本上遏制沙漠擴張,所以帶領團隊探索出‘五位一體’綜合治沙模式。”在毛烏素沙漠邊緣,“治沙英雄”王有德用40多年的堅守,讓白芨灘林場植被覆蓋率從不足2%提升至41%,把沙漠成功逼退20多公里。走進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技工作者參觀了基地防沙治沙成果、科學治沙宣講室、多樣性植物科普展示館等特色展區。聽著王有德的現場講述,科技工作者對科學家精神的感悟更深了。
活動期間,銀川市還統籌縣(市、區)各基層科協力量,集中開展“塞上星火創新未來·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展演、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走的思政課”科技研學、非遺科技文化展、“智享健康 輕盈未來”全民健康科普大集等近百場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大力營造尊重科技、關愛人才的濃厚氛圍。
為科技工作者服務,是銀川市科協扎實履行的職責。近年來,該協會主動搭臺架梯,助力科技人才成長,舉薦累計110人入選“寧夏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建立博士創新站72個,156人獲評“寧夏企業創新達人”,59個企業團隊創新案例入選2024年“寧夏企業典型創新案例”;強化組織建設,接長科協服務手臂,建立企業(園區)科協90家,打造4家全區首批實體化“科技工作者之家”,成立全區首家企業科協聯合會,吸納179名“三長”進入科協組織兼掛職,分類推動成立18個基層學會;集聚創新資源,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培育建設科技小院15家、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2家、學會工作服務站4家,對接全國學會和“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專家36人深入百余家企業傳經送寶。
“下一步,我們將切實把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三型’科協組織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不斷增強科協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切實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解難題,服務凝聚廣大科技人才當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銀川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