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柘溪庫區的萬畝果園迎來管護關鍵期。近日,安化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組織安化縣科技專家服務團深入庫區特色水果基地,為當地柑橘、黃桃、楊梅、獼猴桃等特色產業“把脈問診”,助力庫區水果產業發展。
“喜人的花”不再結“氣人的果”
柑橘為柘溪庫區主導水果產業,種植面積6.53萬畝,年產量7.46萬噸,年產值1.91億元。這也是庫區近20萬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此外,庫區還種植了黃桃、楊梅、獼猴桃等特色水果,形成多元化種植結構。
“滿樹花要疏除1/3花及花枝,采取短截放梢措施。半樹花要按‘去密留強、去短留長、去小留大’的原則修剪,無花樹采取‘抹梢促花、摘梢促帶葉花’的方式修剪。”在益陽市安化縣大毗溪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果園基地,湖南省“三區”科技人才、安化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周成建邊示范邊傳授“秘訣”,指導果農實施柑橘花期調控修剪關鍵技術操作。
“以前總擔心果樹開花多、結果少,專家教我們疏花疏果、控梢放梢技術,解決了豐產不豐收的難題,讓‘喜人的花’不再結‘氣人的果’。”種植大戶王國軍對記者說。
針對果農反映的大小實蠅、蚜蟲、鳳蝶等蟲害頻發問題,服務團為果農介紹推廣了生草栽培和“三掛一噴”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在安化縣大毗溪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果園基地安裝了3000套生物誘捕裝置。這一舉措能在降低果園農藥使用量的同時,保障庫區生態安全。
“1+3+N”體系助農增收
在安化縣南金鄉欣興島家庭農場水果基地里,新栽的柑橘苗茁壯成長。該基地今年計劃“搞大事”,規劃種植120畝高端柑橘品種。“入春以來,我們已完成80余畝果樹的栽種。”基地負責人賀欣難掩興奮。
服務團專家認真查看柑橘苗長勢后,建議基地對新品種柑橘加強肥水田間管理,尤其要強化機械化作業、水肥一體化系統管理,解決坡地灌溉難題。針對庫區多雨高濕氣候,服務團建議實施“三防兩控”技術體系,防裂果、日灼、根腐,以及控枝梢旺長和病蟲害交叉感染。
近年來,安化縣著力構建“1+3+N”科技服務體系,由1個科技專家服務團牽頭,聯合鄉鎮農技站、合作社技術員、鄉土人才組成三級服務網絡,在庫區鄉鎮設立科技服務驛站。通過“田間課堂+云端指導”模式,當地今年已開展技術培訓28場,解決種植難題60余個,惠及果農1500余人次。此外,服務團幫助茶葉、中藥材、水果、蔬菜、養殖等領域的傳統涉農企業完成20項技術創新,引進、試驗、推廣300余個新品種及150余項新技術,申請250余項專利,并為當地一對一培養本土專家63名。
“我們正著手建立特色水果全產業鏈數據庫,從品種選育、標準化種植到冷鏈物流等全過程實現數字化管理。”安化縣副縣長、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瞿東江表示,下一步,安化將重點打造3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開發果酒、罐頭等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推動庫區水果品牌價值提升。
在政府扶持下,當地水果產業越來越興旺。
安化縣南金村村支部書記夏建興推動村里閑置土地集中流轉,建設了兩處小水果基地,包括獼猴桃基地120畝、黃桃基地150畝。這也是未來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產業。得益于科技專家服務團的指導,基地積極開展技術改造,預計今年基地產量有望突破30萬斤。
隨著科技賦能力度持續加大,安化庫區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振興協同發展的新路。“我們希望讓這里的小水果做成大產業。”安化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歡民說。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