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葉偉
近期,A股光伏行業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和2025年第一季度報相繼披露,光伏企業經營業績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當前光伏行業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深度調整期,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加劇,光伏市場加速洗牌,需要光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調整經營策略等方式尋求突圍之道,推動行業從“成本競爭”向“價值創造”躍遷。
企業經營承壓
2024年,光伏行業經歷嚴峻挑戰。
當年,新增裝機規模277.57GW,同比增長28.3%;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長23.6%,硅片產量同比增長12.7%,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0.6%,組件產量同比增長13.5%。與此同時,光伏市場出現“量增價跌”現象,光伏企業經營業績集體大幅度下滑。比如,2024年,晶科能源實現營業收入924.71億元,同比下降22.08%;隆基綠能實現營業收入825.8億元,同比下降36.23%;天合光能實現營業收入802.82億元,同比下降29.21%;福萊特實現營業收入186.83億元,同比下降13.20%;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19.94億元,同比下降33.87%。
同樣,華龍證券的研報顯示,2024年,光伏設備行業實現營業收入9271億元,同比負增長22.81%;實現歸母凈利潤負增長266億元,同比負增長127.13%。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2024年,光伏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行業現金流危機加劇。
不過,今年第一季度,部分光伏企業凈利潤環比實現減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轉正。比如,陽光電源營業收入190.36億元,同比增長50.92%;歸母凈利潤為38.26億元,同比增長82.52%;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6.76億元,同比增長76.46%。天合光能營業收入為143.35億元,同比下降21.48%;歸母凈虧損13.20億元,扣非歸母凈虧損為13.73億元。隆基綠能實現營業收入136.52億元,同比下降22.75%,歸母凈虧損14.36億元。
受訪者表示,從整體上看,光伏行業主產業鏈各環節利潤水平修復有限,光伏企業經營仍處于承壓狀態。
“內卷式”惡性競爭未根除
價格戰、專利戰,企業擴產……光伏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讓全產業鏈陷入虧損的慘烈境地。
價格戰在光伏市場激烈上演,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比如,2024年,單晶致密料價格由年初的6.5萬元/噸降至年底的4萬元/噸,N型顆粒硅由年初的6萬元/噸降至年末的3.7萬元/噸。
“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快速下降,導致光伏企業經營虧損加劇,行業面臨的系統風險提升。”王勃華表示。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表示:“2024年企業業績大幅度下降,外因是行業供需失衡,開工率不足,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行業技術快速迭代,PERC產能淘汰帶來資產減值。內因是企業經營管理中諸多失策的積累。”
同時,光伏行業專利戰頻發,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2025年2月,天合光能公告披露其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阿特斯提起兩起訴訟。涉案專利分別為“太陽能電池模塊”和“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兩起訴訟的索賠金額高達10.58億元。阿特斯則回應稱,天合光能基于該兩項專利的索賠,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且此前已經起訴天合光能侵害阿特斯的兩項專利權,要求天合光能停止侵權,并向阿特斯合計賠償人民幣1億元。
目前,該案件正在審理中。
除上述案件外,光伏行業專利訴訟明顯增多。如晶科能源起訴隆基綠能專利侵權案,天合光能與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中清國投實業的侵害發明專利糾紛,晶澳科技與正泰新能專利侵權案等。
受訪者表示,一些訴訟的產生,并不符合企業依靠知識產權獲取快速發展的初衷,而是出于不理性的市場競爭。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表示,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正處于由規模優勢向創新優勢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光伏行業知識產權競爭呈現出新的特征:一方面,光伏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專利意識顯著增強,知識產權已成為產業競爭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競爭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異化”,一些企業將其作為打壓競爭對手的“武器”,借此壟斷市場、霸占市場甚至演變成“內卷式”惡性競爭的新動態。
尋求突破之道
面對經營業績承壓、“內卷式”惡性競爭等問題,光伏行業當如何尋求突破之道?
受訪者表示,要在變化中練就真本事,努力跨越行業周期。
向科技創新要新動能,是光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爱斍埃夥袠I‘內卷式’惡性競爭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需要企業持續技術創新,推動PERC、HJT、TOPCon等高效電池技術商業化進程加速,打造差異化、高品質產品,以技術優勢贏得市場?!敝袊夥袠I協會執行秘書長劉譯陽表示,同時要創新商業模式,拓寬光伏應用領域,推動“光伏+建筑”“光伏+交通”等“光伏+N”多元化應用模式。此外,還需要把微電網、光儲融合、光儲氫一體化等新空間打開,釋放光伏行業發展巨大潛力。
馬一德說,要構建多層次協同創新體系,支持光伏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生態共同體”,通過專利共享、技術協作等方式,帶動產業鏈伙伴共同創新。同時,探索建立光伏產業創新聯合體,統籌推進大尺寸硅片、高效電池等關鍵技術的協同攻關。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出?!背蔀楣夥袠I“走出去”開拓新興市場的新模式。劉譯陽說,合作“出?!敝饕ㄉ舷掠萎a業鏈合作“出?!?、多元合作“出?!焙涂缧袠I合作“出?!?種類型,這些合作模式可有效規避單一企業面對國際市場風險,通過組建跨國聯盟或合資企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當地市場需求,定制化提供產品和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