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14個月時間,小米汽車工廠就建成投產;全部滿產后,每76秒就可以有一臺嶄新的小米SU7下線;僅用時230天,創下新車企10萬輛最快下線紀錄;以7分04秒957的成績破紀錄,小米SU7Ultra量產車奪得“紐北史上最速量產電動車”桂冠……
6月16日,記者在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北京市主題采訪團來到小米汽車超級工廠時獲悉,自2024年3月正式揭幕,小米汽車工廠憑借一股子“不服就干”的創新精神,秉持一條以“技術為本”的創新鐵律,一路風馳電掣,跑出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北京速度”。
又好又快的“北京速度”從何而來?小米汽車工廠給出的答案是:高度自動化。
記者在小米汽車工廠的生產車間看到,其間活躍的機器?超過700個,可實現大壓鑄、沖壓、車身連接、車身裝配、涂裝、總裝等關鍵工藝的100%自動化。
在智控化領域,工廠六大生產車間200多道關鍵?序,均采用“中控+MES+智能檢測設備”的組合實現對產線質量的精準監控,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100%。
在AI賦能先進制造??,小米基于AI大模型自研的“X-Eye”檢測系統,代替人眼精準檢測,質檢準確率超過99.9%,保障高效率“零缺陷交付”。
以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成為小米汽車工廠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密碼。由此,該工廠于2024年建成投產當年即躋身工信部首批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行列。
“2025年,小米汽車將全力擴充產能,沖刺全年交付35萬輛的目標。”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現場向記者介紹,今年2月重磅發布的小米SU7Ultra,發布僅3天大定超過1.9萬輛,鎖單1萬輛,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在整體交付方面,小米SU7系列保持高水平交付,截至今年5月21?,小米SU7系列累計交付已超過25.8萬輛,其中今年第?季度新車交付達到75869輛,連續6個月單月交付超2萬輛。今年4月,小米SU7系列交付超過2.8萬輛,其中小米SU7成為20萬元以上價位車型的銷量冠軍。
“過去5年,小米取得的巨大變化,主要歸結為兩個原因:技術為本、高端化引領。”雷軍指出,以硬核科技創新為動能的?質量發展,才是最值得點贊的反“內卷”。
雷軍說,5年前,小米集團在成立十周年時,確定了新十年的目標:“大規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致力于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領者”,也確立了“技術為本”的鐵律。
由此,在核心技術研發上,2021至2025年,小米共投入1020億元。2025年第?季度,小米研發投入67億元,同比增長30.1%,預計今年研發投入將達到300億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小米研發人員總數增至21731人,創歷史新高,并在全球獲得超過4.3萬件專利。
“未來5年將投入2000億元研發費用。”雷軍斬釘截鐵地宣布,堅定的戰略目標、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小米重回高速增長,2024年總營收同比增長35%,“預計今年小米總營收增長依然會超過30%”。
目前,小米科技生態正迎來創新全面井噴的新起點,滿懷信心地朝著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領者”繼續攀登:小米汽車、玄戒芯片和智能工廠完成從0到1的跨越,芯片、OS和AI深度賦能“人車家全生態”。
“小米已成為擁有最完整生態的科技公司,持續構建領先全球的科技生態新樣本。”雷軍說。
“感謝北京這片創新沃土,感恩北京孕育了小米,成就了小米。”回顧過去5年,雷軍再次深情地表示,小米是土生土長的北京科技企業,15年來的發展,始終與城市的發展同頻共振,小米汽車工廠、小米智能手機工廠能夠短時間高質量、高效率地投產,背后靠的是北京有關部門的指導與幫助。
“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以百倍信心、百倍努力,參與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雷軍表示。
(小米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