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記者走進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龍江建龍”)智能化車間,一捆捆泛著金屬光澤的高端無縫鋼管正有序下線。這些即將奔赴大慶油田非常規頁巖氣開發現場的“鋼鐵戰士”,承載著我國能源戰略轉型的重量級使命,標志著我國民企在關鍵材料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黑龍江建龍無縫鋼管憑借卓越品質,不僅與中國“四桶油”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還成功開拓了全球市場,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北美及南美等地區。
破局:在資源困局中開辟創新之路
2003年,當黑龍江建龍將東北黑土地規劃為高端無縫管制造基地時,決策者既看到儲量豐富的鐵礦資源,還洞察到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機遇。然而,省內鐵礦雖多,但品位偏低,受傳統工藝的限制,不得不依賴進口高品位鐵礦,這如同在制造業的咽喉處系上了“進口依賴”的繩索。
“為什么守著釩鈦磁鐵礦卻要舍近求遠?”研發團隊在無數次現場勘查后迸發靈感。黑龍江建龍總工程師王前帶領團隊調研發現傳統高爐轉爐法存在三大桎梏:冶煉流程復雜、能耗居高不下、釩鈦回收率低。而國內尚未有企業嘗試開發基于釩鈦磁鐵礦提釩流程的高品質無縫鋼管制造。
這場“破局之戰”的艱難超乎想象。在實驗室里,研發團隊經歷了數百次失敗:高爐還原提釩時,礦粉成球性差導致還原效率不足;轉爐氧化提釩階段,硫含量超標嚴重制約高端無縫管制造。最棘手的是,提釩半鋼的溫度與成分波動,讓后續軋制工藝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創新就是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王前帶領團隊獨創提釩半鋼純凈化的工藝訣竅,通過提釩轉爐從釩鈦鐵水提取釩合金作為無縫管合金原料,同時將提釩后半鋼用于無縫管制造,實現系統釩回收率68.5%以上。
隨著全球能源勘探向深地、深海挺進,無縫管材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極限挑戰”。通過多年的自主裝備和工藝升級,黑龍江建龍逐步形成了涵蓋高品質制坯、高精度軋管、高均勻化熱處理的全流程制造工藝,顯著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這份“品質答卷”贏得了市場的充分認可。在深海油氣裝備領域,成功替代進口產品,供貨周期縮短33%。黑龍江建龍的技術成果已推廣至同行企業,帶動行業整體技術升級。
蝶變:讓每克資源都創造戰略價值
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潮中,黑龍江建龍敏銳捕捉到被行業忽視的“寶藏”——半鋼鐵水中的殘存釩元素。傳統工藝將這些“工業廢料”簡單處理,而科研人員卻從中看到了戰略資源的二次革命。
王前介紹,“殘釩綠色再利用在線常化技術”的構想,源自一次偶然的實驗觀察。技術人員發現,經過特殊處理的鋼中的微量釩元素,其析出物具有獨特的細晶強化效應。經過6個月持續攻關,團隊創新性地將在線常化工藝與殘釩利用相結合,創造出“一箭雙雕”的奇跡:新型軋態管材的屈服強度較傳統工藝提升7.7%,卻節省了調質工序的高溫加熱能耗。
近年來,黑龍江建龍不斷推動釩產品的深入研發和產業鏈延伸,重點攻關的釩液流電池用高純釩,已經滿足99.5%純度五氧化二釩標準,并完全具備工業化生產條件。2024年6月,黑龍江建龍在特殊用途“釩鋁合金用五氧化二釩”研發及生產上取得重大突破,產品可直接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如今,公司已構建起涵蓋年產10000噸五氧化二釩、5500噸氮化釩的綜合生產能力體系。
在雙鴨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黑龍江建龍與大連融科簽約聯合建設的“黑龍江省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全產業鏈”示范基地項目正火熱建設,不久的將來,一條年產6萬立方米釩電解液及全釩液流電池配套生產線將為公司每年帶來10億元產值。
“我們要讓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不竭動力。”王前表示,未來公司將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圍繞深地、深海極端服役條件用鋼、超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等重點發展方向研究及應用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生態。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