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曹操出行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在港股上市的最大出行平臺,不過資本市場給了其當頭一棒,上市首日股價即破發,跌幅達19.41%。
為何破發?
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由吉利控股集團孵化,總部位于蘇州,服務涵蓋出行服務、車輛租賃、車輛銷售及其他。公司創始人為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他間接持有公司83.9%的股份。在市場份額方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去年按GTV(總交易額)計算,曹操出行排名第二,不過市場份額僅有5.4%,和第三名T3出行只差0.1個百分點,而滴滴市場份額高達70.4%,是絕對霸主。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曹操出行營收分別為76.31億元、106.68億元、146.57億元,復合增長率達37.4%;同期凈虧損分別為20.07億元、19.81億元、12.46億元,虧損有所收窄,但三年合計虧損高達52.34億元。公司解釋稱,凈虧損主要是為達到業務所需規模進行的必要投資,包括獲取并留住用戶及司機、品牌推廣、技術提升和定制車開發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對聚合平臺的依賴度較高。2022年至2024年,來自聚合平臺的訂單分別占公司GTV的49.9%、73.2%及85.4%,占公司訂單總量的51.4%、74.1%及85.7%。2022—2024年曹操出行支付給第三方聚合平臺的傭金,由3.2億元增至10.5億元。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與第三方聚合平臺的合作中斷將導致其可服務的訂單數量大幅減少。
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認為,曹操出行上市開盤破發的背后,是資本市場對持續虧損出行平臺的審慎態度。此次IPO募資凈額14.9億港元,71億港元的估值較2021年私募輪次的140億港元近乎腰斬,凸顯港股市場對“燒錢換規模”商業模式的估值重塑。
郭濤還表示,投資者將目光聚焦于“新能源+車聯網”的增長潛力,但短期來看,行業競爭白熱化(如滴滴加速布局造車業務)、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需求不確定性,持續施壓股價。長期而言,曹操出行的發展空間,取決于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的速度,以及生態協同價值能否充分釋放,這兩大關鍵因素將決定其估值修復的可能性。
除了自身因素外,資本市場大環境可能也是曹操出行首日破發的原因之一,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表示,曹操出行的盈利能力尚未實現根本性突破,但其毛利率逐年提升、虧損不斷收窄。上市首日股價破發并非孤立事件,受到了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尤其近期港股新股破發率超30%,科技板塊估值普遍承壓。
未來如何破局?
網經社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移動出行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約為3883億元,同比增長8.19%。在競爭形勢上,形成以滴滴出行為“一超”,曹操出行、T3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嘀嗒出行、哈啰出行等為“多強”,數百家中小平臺“百花齊放”的市場格局。此外,還有百度地圖、高德打車、美團打車等聚合平臺,市場競爭激烈。
陳禮騰表示,曹操出行上市,邁入資本化新階段。短期看,曹操出行仍需資本輸血;長期則需依靠定制車、自動駕駛等差異化優勢,在紅海市場中開辟新增長曲線。
曹操出行董事會主席楊健在上市致辭中對未來給出展望并表示,“共享出行面臨顛覆性的行業變革,原有的競爭格局將被重塑。借助吉利集團資源優勢,曹操出行將深度參與網約車定制研發,優化車輛性能和服務功能,全力推進自動駕駛網約車的研發和上市;在換電補能、循環再制造、醇氫能源網約車運營、AI管理等方面構建更加完善的出行生態,為乘客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選擇。”
由此可見,除了具有傳統優勢的定制網約車,自動駕駛成了一個重要競爭點。
據了解,2025年2月,曹操智行自動駕駛平臺上線,搭載吉利“千里浩瀚”Robotaxi解決方案的車輛在蘇州、杭州啟動示范運營。它還計劃2026年底推出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L4級Robotaxi定制車型。
不過自動駕駛網約車賽道競爭更加激烈,而且需要更大的資本投入。
陳禮騰指出,萬億級市場前景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作為網約車行業的重點發展目標,已經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布局。目前布局Robotaxi的公司有滴滴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小馬智行、百度蘿卜快跑、文遠知行等。在更“燒錢”的Robotaxi賽道要想脫穎而出,需要更多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就在近日,哈啰出行也宣布進軍Robotaxi賽道,與螞蟻集團、寧德時代首期出資超30億元。
郭濤建議,曹操出行可從技術、生態和區域三個維度實施戰略升級。技術層面,需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進程,同時開放SAAS平臺,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提升平臺服務能力與市場競爭力;生態構建方面,應充分挖掘車載終端數據價值,積極拓展充電、維保等車后服務,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務生態,通過試點會員體系,增強用戶粘性,提升用戶在平臺的消費頻次與消費金額;區域發展上,聚焦經濟活躍地區,復制成熟運營模式,深耕重點市場,同時,將自動駕駛業務分拆獨立融資,推動主體業務向輕資產模式轉型,優化成本結構,提升運營效率,以此實現盈利目標,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