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會同北京市、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推進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座談會,央地共同啟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在京試點。
座談會同時強調,要強化政策引領,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銀保機構助力科技創新路徑,著力暢通“資金—資本—資產”循環;深入調研市場需求,做好優質項目儲備,按照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要求,為不同成長階段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爭取更多項目盡快落地;健全全流程的風險管理機制,完善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不斷增強風控有效性。
“在經濟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推進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是一項含金量高、帶動性強的科技金融重要舉措。”二十一世紀創新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仕濤表示,新階段,我國亟需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
為此,他凝練了4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在發展取向上,要堅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尤其要促進資金加速向新質生產力流動,為不同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和科技創新主體提供定制化、高質量金融服務方案。
在發展重點上,要千方百計壯大耐心資本,做大做強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金融力量,因地制宜加大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在發展機制上,關鍵是要有效啟動“資金-資本-資產”的循環,三者若缺乏循環,科技金融無法可持續發展,“科技-產業-金融”循環無從談起。
在發展動力上,要統籌發揮好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的作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科技金融基礎扎實、客戶資源豐富、風險識別能力較強、產品體系相對完善,可在耐心資本發展上先行引領。
“這是對國辦6月份出臺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積極回應和落實。”在LP投顧創始人國立波看來,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長錢長投”,激勵“長跑陪跑”,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培育更多耐心資本,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目前是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直接股權投資試點,能否再前進一步,這些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能否以LP身份參與到創投基金當中,這樣更有利于投早投小?”國立波提出建議。
在創投界深耕多年的北京高精尖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分析強調,按照科技企業成長規律,早期風險最大,國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國有資本向這塊傾斜。中期風險居中,收效最大,是一個富礦區,但還未引起廣泛關注,要正確加以引導,讓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享受科創帶來的紅利。后期投資已是紅海,建議向早中期過渡,避免無序競爭,從而高效發揮資本在科創事業中的杠桿作用。
據記者了解,相關部門積極探索銀行作為耐心資本新來源的另一個考量因素,是有效解決耐心資本的存續期限問題。就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而言,種子期、初創期企業開展從0到1的早期科技創新活動,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投資回報,一般要等10年左右,這需要耐心資本能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相關部門認為,銀行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長周期、跨周期業務運作特點,通過長周期的“投早投小”,扶持更多科技型初創企業穩健成長。
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銀行的科技金融的工作實踐始于2021年,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相關內容同頻共振。在最新修訂的中國銀行科技金融“十四五”戰略規劃中,中國銀行提出,科技金融貴在“新”,必須堅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新模式、新機制、新產品,促進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同頻共振。
此外,中國銀行認為,金融科技難在“早”,貴在“長”。“早”即通過早參與、早服務、早培育,促進技術產業化規模化運用;“長”則是提供與科技創新鏈條適配的金融服務,建立創新成果持續轉化的長效機制。
他舉例說,近日,中國銀行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率先推進設立科創母基金,總規模300億元。這是中國銀行助力提高耐心資本供給的一次有力探索,有助于為當前科技創新一級市場注入全新動力。
此外,中國銀行聚焦重點區域因地制宜,在北京地區積極推動科技金融業務發展同國家區域戰略緊密銜接,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力度,支持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出了“1+1+10”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體系。
在過去兩年,中國銀行作為HICOOL的戰略伙伴密切參與了各個賽道的支持,特別是在去年,支持了將近50家企業。針對HICOOL場景,中國銀行還設計了專屬產品“HICOOL創業貸”為參賽企業提供專屬授信服務,為每個追求夢想的科創企業提供實現夢想的堅實后盾。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