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烏斯太鎮烏蘭布和社區作為阿拉善高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最早成立的社區,現居住著蒙古族、漢族、回族、藏族、彝族、壯族、滿族、佤族、土家族、撒拉族等10個民族的居民,常住人口7310人,流動人口達8041人。近年來,烏斯太鎮烏蘭布和社區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堅持黨建引領,促進文化交融,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攜手共建”的治理模式,打造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盟建設“最小單元”,推動各族群眾像石榴籽般緊密團結,走出一條具有北疆特色的民族團結發展新路徑。
黨建引領聚民心,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該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核心,通過吸納24家駐區單位組建“聯合黨委”,以“黨員先鋒崗”“黨員代辦崗”搭建起服務各族群眾的紅色橋梁,構建起“大黨建”聯動格局,駐區單位黨員干部累計下沉服務700余次,深入走訪各族群眾家庭,解決就業幫扶、子女入學等民生問題600余件,將黨的溫暖傳遞至每個角落。為深化民族團結實踐,該社區創新開展“黨員與少數民族家庭結對子”工程,組織黨員定期走訪慰問,面對面宣講民族政策,精準幫扶困難家庭。
同時,建立“五色戶卡”精準管理體系,運用紅、橙、黃、藍、綠五色標識分類管理低保戶、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結合20個網格化管理單元,形成“兩委成員+專職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的三級服務體系,確保服務覆蓋無死角,通過“一噸暖心煤”“護航開學季·關愛暖童心”等特色主題黨日活動,累計開展幫扶慰問300余次,用實際行動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
文化交融潤無聲,奏響多元共融“協奏曲”
依托多民族聚居的特色優勢,該社區打造“文化搭橋”工程,構建各民族交流互鑒的平臺。每年舉辦“鄰里節”“百家宴”等群眾聯誼活動,組織開展趣味運動會、文藝匯演等活動,讓各族居民在互動中增進情誼。充分發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功能,組建“石榴籽”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設非遺剪紙、書法興趣等文化課程,累計開展健康講座、義診服務等惠民活動200余場次,讓文化浸潤滋養民族團結之花。
通過“消夏晚會”“節慶共慶”等載體,烏蘭布和社區成功培育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傳統節日成為社區共同慶祝的歡樂時刻,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自發組建文藝團隊,編排融合蒙古族長調、漢族民樂等元素的文藝節目,年均舉辦文化聯誼活動4場,這種潤物無聲的文化交融,使社區真正成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治理創新促和諧,編織共建共享“幸福網”
面對多民族聚居的社區治理需求,該社區以“服務零距離、治理無盲區”為目標,構建現代化治理服務體系,設立“一站式便民服務窗口”,實現戶籍辦理、政策咨詢等20余項業務集中辦理;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家”機制,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生活服務、權益保障等貼心關懷;打造“愛心超市”互助平臺,累計接收、捐贈物品27986件,惠及困難家庭1200余戶,形成“團結友愛、互助進步”的社區風尚。在民主協商共治方面,建立社區“居民議事”制度,每月召開由各族居民代表參與的議事會,累計采納各族群眾建議120余條,推動解決環境衛生整治、物業管理等民生議題;組建24人“暖心服務小分隊”,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為居民提供政策解讀、矛盾調解等服務,年均處理訴求110余件,上門服務700余次。
此外,該社區還構建起“三級安防網絡”,以“網格員+樓棟長+安全監督員”聯動機制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累計發現并整改消防通道堵塞、電路老化等安全隱患670處,全力筑牢民族團結的安全基石。
如今,這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得愈發絢爛,烏蘭布和社區不僅成為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更探索出一條具有北疆特色的民族團結發展新路,為推動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盟建設提供了鮮活的基層樣本,讓“石榴籽精神”在北疆大地落地生根、綻放光彩。
(圖片來源:阿拉善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