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郴州1.6萬公里的尼日利亞,不久前,由郴州高新區企業湖南農夫機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夫機電”)生產的輕型履帶拖拉機正馳騁在當地田野之上。
“今年一季度,公司對非出口同比增長20%。”農夫機電總經理廖增才看著手中最新的訂單數據,語氣中難掩驕傲:“我們的定制農機,也在非洲跑出了中國加速度。”
農業發展始終是非洲民生與經濟的核心命題。近年來,中國農業技術跨越山海,以創新和實干為犁,在非洲大地上播撒智慧種子,繪就出一幅幅豐收圖景。
從“耒耜”到“鐵馬”
郴州這片土地,自古便是農業發展之地。
千年前,神農創耒,開啟中國古代農業工具化進程;
千年后,這座林邑之城再次刷新歷史,培育出全國首個研發輕型履帶拖拉機的企業,“郴州造”農機,也由此首次登陸非洲大地。
“最初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丘陵山區的農田能用上合適的農機。”看著眼前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大伙計”,回憶也如潮水般向廖增才涌來。
湖南多丘陵,傳統農機“上不了山、入不了地”,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00年,廖增才用一張圖紙、一把游標卡尺,帶領著團隊在不足5平方米的車庫里開啟了創業之路。
制造農機,最難的地方就是將創新構想轉化為實體產品。“當時沒人告訴我要設計出什么東西來、要怎么去設計。”面對空白,廖增才連續數月通宵推敲設計方案,累計繪制的設計手稿摞起來足有半人高,也是在那段時間,不少設計成果成為公司主打產品。
歷時數年攻關,廖增才團隊成功研發出輕型履帶拖拉機,其接地面積大、離地間隙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等特性,不僅解決了國內丘陵地區農田作業難、水田土壤保護問題,將效率提高了20%-30%,同時也適配非洲多地耕作條件。
2017年,農夫機電自主研發的NF902型履帶拖拉機首次出口加納。農夫機電也由此打開國際市場。
時至今日,農夫機電外貿經理黃燕仍清楚記得自家產品首次在加納勞作的熱鬧場景。廣袤無垠的田野上,NF902型履帶拖拉機發出陣陣轟鳴,耳畔是圍觀人群的歡呼聲。
加納地處熱帶,境內以平原為主,其地勢平坦,熱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等特點,適合水稻生長。由于當地水稻種植方式落后,缺乏農業技術支持,水稻產量和質量始終不高。
“產品落地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農夫機電外貿經理黃燕一語道破其受歡迎的密碼。針對當地“高原為主、局部起伏”的地形特點,農夫機電改良設計輕量化機身,搭配橡膠履帶,提高作業效率20%,因此也被當地媒體稱為“田間鐵牛”。
中國農機“播種”新市場
在贊比亞盧安瓜河谷的水稻田里,一臺輕型履帶拖拉機正在作業。農戶姆瓦納指著不遠處的農機,豎起了大拇指:“以前我們耕完400畝地需要一周,這臺紅色‘大家伙’一天就能干完所有的活。”
姆瓦納口中的紅色“大家伙”,正是農夫機電研發的“非洲定制版”——NFG902型履帶拖拉機。
“要真正扎根非洲,就必須讓我們的‘鐵馬’征服這里所有的土地。”黃燕說。成功登陸加納只是起點。深入非洲市場后,農夫機電發現,非洲農業基礎薄弱、機械化水平較低,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此外,非洲的耕地并非單一形態,除了廣袤平原,還有起伏的高原、丘陵,以及泥濘的低濕地區。
針對非洲多樣化地形,農夫機電開發出離地間隙530毫米的“高底盤”機型,解決了不同作業場景的通行難題;三角履帶結構接地面積大、比壓小,可減輕對土壤的壓實破壞,為后續耕作、收割提供了健康的土壤環境。
為解決非洲維修能力薄弱的現狀,農夫機電還優化了設備結構,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部件可拆卸更換,當地農戶憑借一套工具箱,便可完成日常維護。
“此外,我們還設置了標準后置三點懸掛裝置,和輪式拖拉機一樣,可以搭配各種農具,拓寬了機具適配范圍,實現旋耕、開溝、播種等多場景作業。”黃燕介紹。
過硬的產品質量、貼心的本土化設計以及“一機多用”的適配性,不僅獲得農戶青睞,不少國際農貿經銷商也慕名而來,主動尋求合作,農夫機電也得以馳騁在更多非洲國家的田野上。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對非出口同比增長20%。
近些年,農夫機電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產品已覆蓋尼日利亞、贊比亞、埃及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農夫機電出口額達2000萬元。
回首來路,黃燕深知,這份成績單的取得,離不開“娘家”的有力支撐。今年2月,湖南出臺《高質量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若干政策措施》,帶來了資金獎補、便利服務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湖南自貿試驗區郴州片區緊跟腳步,率先謀劃實施《中非經貿深度合作產業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今年5月,中非經貿深度合作產業園在郴揭牌,架起53個非洲國家的經貿虹橋。2024年郴州市對非進出口總額66.6億元,居湖南省第二,郴州片區對非進出口額達32億元,占到全市總量的48%。
“非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農業條件得天獨厚。未來,我們將繼續拓展非洲市場,助力提升非洲農業現代化進程。”黃燕期待,“中國農機”“中國技術”能夠在非洲大地上多點開花,書寫中非農業合作新篇章。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