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瀝青混凝土路面一般使用5—10年就需要養護再修。“十四五”期間,我國每年道路維修產生的瀝青路面廢料超8億噸。大量廢舊瀝青混合料現場堆存,不僅難以降解,占用土地資源,長期堆放還會影響堆填區及周邊的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老大難問題能解決嗎?
答案是,能!而且是百分之百解決。山東叁瑞低碳循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叁瑞”)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年產16萬噸瀝青路面固廢精細剝離材料及再生瀝青混凝土項目(淄博市政府2025年市重大項目)。
“我們的辦法就是‘循環利用’。”叁瑞董事長路玉寶介紹,該企業自2024年8月在淄博先創區成立以來,緊緊圍繞“低碳循環”為核心,全面致力破解瀝青道路路面固廢處理難題。項目建成投產后,不僅能填補區域瀝青路面固廢資源化利用的空白,更將推動交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快速發展。
瀝青路面廢料循環再利用技術并非叁瑞首創,但傳統的瀝青路面銑刨料破碎篩分工藝,無法將瀝青路面固廢料完全還原成再生原材料,而且機械破碎工藝還會破壞原有骨料的強度和性能,這就限制了再生應用的范圍和場景。“而我們的瀝青路面銑刨料精細分離設備與技術,在最大程度保證材料完整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實現路面固廢料到再生原材料的物理轉化,配合環保型瀝青熱再生處置生產線,最終可以實現對舊瀝青路面固廢材料的100%循環再生應用。”路玉寶還算了一筆賬:項目投產后,公司年處理廢舊瀝青路面材料16萬噸,相當于節約占地12.8萬平方米,年減排二氧化碳超8萬噸,節約標準煤3.2萬噸。
這不僅是“環保賬”,更是“經濟賬”“發展賬”。科技創新讓又黑又硬的瀝青路面變得綠色環保,真正成為循環經濟的一環。
在項目現場,規劃占地52.6畝的廠區內,瀝青路面銑刨料精細分離和環保型熱再生處置兩套關鍵核心技術生產線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緊張施工中。該項目采用行業領先的“精細剝離+多級篩分”工藝,可將廢舊瀝青路面固廢料轉變為再生原材料,粗骨料的瀝青殘留量可控制在1%以下,再通過一體熱再生工藝將再生原材料轉變成符合規范要求的瀝青路面混凝土,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事實上,循環經濟產業已成為淄博先創區另一個賽道。淄博先創區立足資源稟賦,錨定新興產業和前沿科技,在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初具規模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物流產業園、空天經濟產業園,形成“一區多園”的空間發展格局。“按照梳理確定的產業招商圖譜,通過產業鏈協同招引、全員招商等手段,持續激發產業集聚新動能。”淄博先創區招商相關負責人說。
來淄博先創區之前,這個專“吃”瀝青廢料的項目其實已輾轉多地。“沒想到淄博高新區及先創區的辦事效率這么高,能提前三四個月完成了前期的項目建設手續,”路玉寶介紹說,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注冊,到2025年1月26日就順利拿到了“四證”手續。路玉寶說:“我們在春節前拿到了施工許可證,春節后馬上就開工了。”按照目前的進度,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就能建成投產。
打鐵還需自身硬,既然是主打環保,自身也得環保。工作人員介紹,項目從設計之初便嚴格遵循“三同時”制度,即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施工、投產。淄博高新區環保局公示文件顯示,項目總投資2.2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達150萬元,涵蓋廢氣、廢水、噪聲及固廢全流程處理系統。項目創新規劃設計了6套利浦倉作為儲料倉,生產線全部采用精控傳送帶運輸,減少廠內環境污染和碳排放。粉性物料裝卸和儲運環節均采用全密閉輸送系統,瀝青加熱再生廢氣經“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燒”處理后達標排放,顆粒物、VOCs排放濃度遠低于國家標準。
目前,叁瑞已與淄博市內多家道路施工龍頭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再生材料優先用于城市道路養護、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可顯著降低城市道路施工建設成本,助力淄博“無廢城市”建設。
(圖片來源:淄博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