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爭粉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初步名單,全國共有242家中試平臺入選,涵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急需領域。其中,國家高新區眾多中試平臺入選。
中試一端連著創新、一端連著產業,是連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數據顯示,科技創新成果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而未經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只有30%。
西安創新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常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在全國均為第一梯隊,天然擁有強烈的轉化動機和旺盛的轉化需求,是中試平臺布局建設的首選地。
產業鏈上中試忙
“中試最現實的價值在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從而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長城戰略咨詢合伙人、廣州業務中心總監黃婉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地,眾多國家高新區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布局中試平臺,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AI+新材料CRDO中試平臺項目簽約儀式在成都高新區舉行,該中試平臺以建成國家級高水平新材料中試平臺為發展目標,由四川振興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中科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科技創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
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有75個中試平臺,覆蓋制造業75%重點產業鏈,8家中試平臺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名單,占四川省入選數量的50%。
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緊扣該高新區16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重點支持在集成電路、創新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鏈布局中試平臺,盡快形成行業整體中試能力,并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超前謀劃一批中試平臺,確保中試平臺建設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在重慶高新區,依托重慶清研理工汽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研理工”)建設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中試平臺,數十個試驗室燈火通明,第一線工作人員“三班倒”守在試驗臺前,全國眾多知名汽車廠商的多個產品部件都是在這里進行適應性、穩定性、可靠性等專業性試驗。
歷經幾年的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中試平臺檢測設備的國產化率已達90%以上,基本實現國產化替代。
目前,清研理工通過中試服務培育孵化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建成集概念驗證、中試熟化、檢驗檢測、科技投資、產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第三方市場化運營的全鏈條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成為全國體量最大、技術實力最雄厚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測試服務基地。
此次西安高新區有4家中試平臺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名單。其中,由西安愛生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無人機系統試驗測試中試平臺,目前已累計為全國100余家單位提供超5000架次工業級無人機試驗測試服務,初步形成了面向單機、多機、協同及其他復雜任務的無人機試驗測試體系,已獲批建設陜西省智能無人機系統中試基地。
5月25日,海南微智高端醫療器械中試實驗平臺及國際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項目,在海口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開工。該項目計劃于2027年年初建成投產,聚焦整合國際資源,深耕神經調控及高端眼科領域,將加快培育集醫學、微機電系統(MEMS)、生物材料、電子工程、柔性電極及封裝等高科技于一體的新質生產力,推動國際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中試、量產,打造科研轉化+產業落地+國際會議“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模式。
“為更好地發揮作用,國家高新區布局建設中試平臺應把握3個原則:因地制宜、需求牽引;精耕細作、專業專注;協同聯動、開放共享。”朱常海表示,中試平臺建設須緊密圍繞區域內亟待轉化的高價值成果、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展開。同時,圍繞關鍵核心環節集中資源,積累不可復制的工程驗證能力、核心設備集群和專家團隊網絡。此外,要著重規避重復建設、定位寬泛等問題,重視實際需求和轉化實效。
中試平臺誰來建
“目前國內外建設運行效果較好的中試平臺具備3個核心特征:聚焦細分產業領域,專業性強;建設初期有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實行市場化運營,逐步建立自我‘造血’能力。”黃婉婷表示,不同產業的中試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同一個產業的不同細分領域的中試也有所不同。好的中試平臺應該從細分賽道切入,結合細分賽道的發展階段和實際需求,提升專業化中試服務能力。
“中試平臺能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起到積極作用,關鍵取決于能否建立靈活高效、市場化的運營管理機制和商業模式,能否實現自我‘造血’、擺脫對財政投入的依賴。”黃婉婷認為,中試平臺在渡過起步階段后,應結合產業界實際需求,通過提供中試服務、衍生孵化企業、設立投資基金等多種商業模式,不斷拓展市場化收入來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成都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臺合伙人柏輝表示,中試平臺在運營過程中要形成適應小批量、多批次、柔性化特點的中試生產管理體系,有效提升設備使用效率。儲備大量不同階段的中試項目,保障中試需求量總體穩定導入。發展多元化業務,形成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人才培育、項目孵化、科技投資等服務板塊,構建“中試+”服務體系。
以成都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臺為例,作為國內智能硬件領域首個獲得B輪融資的中試平臺,形成中試+研發+孵化+基金+場景的“中試+”生態,服務中試項目600余項,孵化新產品近400項,中試驗證后產品產值約20億元。
“中試平臺還需要不斷增強中試研發能力,尤其是面向新興產業領域。”柏輝表示,需要進一步增強應用場景和產業需求資源鏈接能力。此外,持續挖掘有商業化潛力的早期科技成果,配置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多維度資源助力項目成長。通過基金投資、聯合開發等方式深度參與項目培育,獲取項目長期成長價值。打通后端應用場景和市場渠道,助力中試產品更快走向市場。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