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黨和國家賦予國家高新區的歷史使命。白銀高新區作為“蘭白兩區”建設的主要承載區,始終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四強”行動部署和白銀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創新發展,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中實現新突破”發展思路,全力打造“三地一極”發展格局,科學布局主導產業,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24年,白銀高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52.6億元,同比增長33.61%;實現工業增加值129.8億元,同比增長33.4%;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1.51億元,同比增長16.45%;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制定推動國家自創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和政策清單,形成更加完備的“1+3+2+N”創新政策體系,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推行“全員輪崗、跟崗鍛煉”干部培養模式,在全市率先實行優秀聘用人員與在編干部同工同酬薪酬激勵機制,有效激發干事創業活力。承接省市級經濟管理權限90項,基本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行政服務質效明顯增強。
——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實施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19個,配套完善路污水電氣熱訊等設施,補齊消防救援站、危化品運輸車停車場等短板,項目落地條件更加便利。建成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平臺,化工園區實現封閉化、智慧化管理,成功創建為省級一級化工園區和較低安全風險等級(D類)化工園區。多措并舉盤活長期停產企業19家,喚醒“沉睡”土地1298畝,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有效提高。
——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有色金屬、光氣化工、煤化工、電池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加速集聚,產值占比達到9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到23%以上,低空經濟、數字產業、新型儲能等新質生產力正在興起。入選全國首批科技服務業試點園區,推動工業企業主輔業務分離,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成倍增長。謀劃實施省市列重點項目25個,靖煤劉化氣化氣一期、時代瑞象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等14個項目建成,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創新活力有效激發。實施創新主體和創新平臺“雙倍增”計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7家、專精特新企業28家、高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企業12家,建成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39家。白銀科技企業孵化器7次獲得國家級孵化器A類(優秀)評價,創業孵化質效領跑全省。完善高新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建立“科技+保險”金融服務新模式,率先推行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有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
——人才效應逐步凸顯。建成院士工作站及協同創新基地8家,獲批省級專家服務項目基地,與蘭州大學等12家高校建立人才工作常態聯席機制,深化訪企拓崗、實習實訓、“訂單”委培等人才輸引模式。實施“高新英才”引育計劃,新認定甘肅省政府特殊津貼人才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2人、隴原青年英才4人,開發科研助理崗位369個,新增就業1700余人,實現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能人才“量質齊升”。加力補齊人才公寓、人才政策短板,打造充滿活力、保障有力的創新創業環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成立全省開發區首家營商環境建設局,打造“高新事·高興辦”營商服務品牌,全力創建省級營商環境示范園區。全面推行并聯審批、模擬審批、區域評估、“容缺受理+承諾制”“標準地”等改革舉措,實現企業開辦業務“一網通辦”“一站辦結”,投資項目洽談落地周期縮短20%以上,行政許可辦結率100%。推行“三函三單三辦一賬”工作制度,實施差異化精準化聯合監督檢查,做到“無事不擾、上門服務”。
——發展空間深度拓展。加入長江流域園區合作聯盟、黃河流域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全省科技招商聯盟,發起成立白銀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協作聯盟,有效促進資源開放共享和區域協同發展。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蘭州高新區等深化科創飛地合作,形成“東部研發、甘肅轉化”的飛地經濟新模式。積極融入蘭州科學城建設,推動蘭白一體化協調發展,形成蘭白兩區信息互通、資源互用、優勢互補、產業互促的發展格局。
創新永無止境,發展正當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白銀高新區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眼界把準新方位,以新擔當謀求新作為,著力推進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加速建設創新、人才、產業三大高地,為白銀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高新力量。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