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里的機器人能聽懂人說話?”這個曾在科幻片里的場景正變成現實。近日,浙江海洋機器人“場景需求與產品技術”對接交流活動在杭州錢塘新區(臨江高新區)舉行。這場活動正讓錢塘的“海洋基因”與AI智能碰撞出耀眼火花。
因江得名、向海而生的錢塘,早已在海洋經濟領域織就一張“實力網”——作為浙江省首批、杭州市唯一的省級海洋經濟倍增平臺試點區,錢塘形成以海洋先進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等為主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擁有省級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10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9家、省級企業研究院4家,集聚中科星圖、鰲海工程、杭州電纜、士蘭微、正泰中自等代表性企業,為海洋機器人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更令人矚目的是,錢塘去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50億元,在水下機器人、無人潛航器、海洋傳感器等領域躋身全國第一梯隊——從海底巡檢到深海探測,這里的“鋼鐵俠們”在蔚藍深海寫下無數“錢塘方案”。
活動中,錢塘區圍繞產業基礎、資源要素、政策保障等方面進行主旨推介。現場還進行系列海洋機器人產品路演、展示推介和需求發布活動,模塊化工業級海洋機器人、仿生河貍與螳螂蝦等新概念機器人系列產品以及一批核心器件和關鍵材料精彩亮相,全產業鏈的創新成果讓人目不暇接。
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之下,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海洋領域的應用正成為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此次活動現場發布的全國首個海洋開源大模型OceanGPT便是其中的代表。
這個由海洋精準感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牽頭研發的“海洋大腦”,不僅能解答專業海洋知識,更能“看懂”聲吶圖像、海洋觀測圖等多模態數據。其采用的領域知識增強“慢思考”推理機制,相較現有通用大模型能有效降低幻覺式錯誤。模型還可適用于海洋機器人操控與水下具身智能等關鍵場景,能夠將自然語言指令自動轉化為任務代碼,驅動機器人高效完成水下作業,顯著提升海洋裝備的作業效率。
活動上,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作浙江省海洋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報告,浙江省海洋經濟廳對《浙江省海洋產業科技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進行解讀。
深耕蔚藍,釋放“藍色引擎”澎湃動能,錢塘正在海洋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游向更遼闊的深藍。未來,錢塘將以海洋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倍增為主線,全面優化區域海洋經濟空間布局,努力打造承載浙江省、杭州市重大海洋發展戰略的標志性平臺,為錢塘乃至全國海洋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圖片來源:錢塘新區(臨江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