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楊洋
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渭南高新區低空經濟展區成為焦點。展臺中央,一架HE-1A型多功能固定翼無人機模型吸引了許多參展者的目光。
2024年9月,這架由陜西華鷹眾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鷹航空”)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在榆林市靖邊縣的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首飛成功。如今,華鷹航空無人機生產總裝基地落地渭南高新區,實現了渭南區域低空經濟產業鏈從“0-1”的突破。
“選擇渭南高新區,是出于區位與資源的雙重考量。”華鷹航空總經理張文表示,渭南市緊鄰航空重鎮閻良,坐擁國家民機科研試飛基地與蒲城內府通用機場雙重資源,地理協同與專業保障優勢顯著。
更讓該企業心動的是渭南高新區對企業“拎包入駐”的誠意——場地適配、設施完善、政策優惠等優勢條件精準化解了企業重資產投入的顧慮。華鷹航空無人機生產總裝基地建成后,將成為無人機結構生產、系統集成與交付試飛的“大本營”,HE-1A型無人機將在此進入量產總裝階段。
量產的背后,是硬核技術實力作為支撐。
張文介紹說,HE-1A型無人機定位多功能大型運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4000公斤,有效載荷能力達2000公斤。尤為關鍵的是,該無人機能在復雜電磁環境、短距簡易跑道(砂石、草地)、高原海島及晝夜全天候條件下穩定運行,并配備空投裝置與機翼多功能掛點,可快速轉換任務模塊,適用于應急救援、物流運輸、通信中繼等多個領域。
“100%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飛控系統與龐大的故障數據庫,是無人機飛行安全的基石,也是產品高質量準時交付的底氣所在。”張文說。這份底氣正在轉化為市場動能——HE-1A型無人機聚焦物流運輸痛點,投產后將滿足大型支線物流、復雜地形物資投放及應急救災需求。
一架無人機的騰飛,不只是整機組裝。如今,渭南高新區正著力構建“整機牽引—部件協同—場景驅動”產業生態,已形成以無人機整機制造為核心,陜西華誠領航電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高精度電磁閥、渭南木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密金屬探針、鉑力特(渭南)增材制造有限公司的輕量化點陣結構材料等關鍵配套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在陜西聚高增材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3D打印生產線上,機器快速運轉,批量生產無人機零部件。
“在無人機研制領域,3D打印具備快速研制、輕量化設計、低成本短周期等優勢。”陜西聚高增材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舒英杰介紹說,“從機翼到油路管道,3D打印讓設計迭代與適配效率大幅度躍升。我們依托西安交通大學的科研團隊成立集3D打印工藝研發、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廣于一體的特種材料增材制造產業研究院,力爭在材料更新與工藝改進方面發揮‘3D打印+航空’的更多優勢。”
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為渭南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再添動力。“依托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渭南高新區打造高校研發+企業轉化+平臺服務‘三位一體’創新體系。”渭南高新區火炬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冠宇說。
鉑力特(渭南)增材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機鈦合金結構件一體化成型技術,通過拓撲優化設計與增材制造工藝融合,不僅實現了核心部件減重30%,還將量產良品率提升至98%以上;陜西益信偉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西安交通大學團隊攻關研發的耐高溫復合材料技術,突破600攝氏度高溫環境下材料性能保持率超90%的技術瓶頸,為工業級無人機拓展高溫作業場景提供關鍵材料支撐。
低空經濟浪潮奔涌,渭南高新區已精準卡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場景廣,既涵蓋傳統通航,又深度融合無人機支撐的生產服務新模式,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意義深遠。
“渭南高新區緊抓國家戰略機遇,立足陜西厚實的航空工業根基與西安都市圈協同勢能,系統布局全產業鏈:以華鷹航空無人機生產總裝基地為核心驅動,以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和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為雙引擎,通過優化政策服務、開放應用場景、集聚要素資源三大支撐體系,推動全鏈技術突破與應用落地。”渭南高新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喆說。
如今,渭南這片熱土正以清晰的路徑與堅實的步伐,為低空經濟新“引擎”注入澎湃動能,驅動區域經濟向更高遠的天空蓄勢“起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