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珩 王欣平 羅晗 周子沛 曾仁輝
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有利于攻克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科技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支撐”;南京市政府在《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把南京高新區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因此,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是南京高新區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質生產力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必由之路。
一、南京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概況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南京高新區“一區15園”集聚了南京市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全部新型研發機構,相關高技術制造業產值、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指標占南京市總體數額的80%左右。各高新園區基于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高校學科特色等,初步形成了產業錯位發展、特色發展、集群發展的良好格局。
目前,南京市共有創新型產業集群15個。其中,國家級、江蘇省級、南京市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分別為2個、2個、11個。
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2個。它們分別是江寧智能電網創新型產業集群和江北新區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充分展現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實力。其中,江寧智能電網獲批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條覆蓋“發、輸、變、配、用、儲、調度、綜合能源服務、電力網絡安全”九大關鍵環節,掌握了全國自動化繼電保護90%以上技術標準;2023年獲批的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已構建了從原料藥到新藥創制再到醫療服務應用以及健康醫療大數據全周期生物醫藥產業鏈條。
江蘇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2個。新港高新園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型產業集群和江寧高新園未來網絡創新型產業集群入選第二批江蘇省創新型產業集群。
南京市級創新型產業集群11個。根據目前進展情況,南京市現有11個高新園區正在籌建或已立項建設相關創新型產業集群。
(二)南京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特色
1.大力發展創新平臺和推進產業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強化創新平臺建設。例如,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創新型產業集群重點打造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涵蓋細胞組學、生物技術、藥物優化等功能分區,著力構建細胞質量研究技術、宿主細胞殘留蛋白分析、蛋白質磷酸化修飾組學技術等共性技術平臺14個。二是推進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例如,秦淮園智能交通(車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依托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建設南京市唯一的江蘇省級車聯網先導區,目前已完成核心區1.62平方公里內多條城市公共道路和路口的數字化、網聯化改造。
2.推動產業相關創新型資源導入。一是強化產學研合作。例如,玄武園醫工交叉研究院以創新器械臨床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醫療器械成果落地轉化為主要任務,將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設計、AI診療新技術、醫用機器人三大研發中心建設與項目協同推進,已與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口腔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二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紐帶作用。例如,高淳園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聯合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醫療器械專業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與機電學院簽署校會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機電學院與南京醫藥器械產業園8家企業共建大學生就業創業實習實訓基地。
3.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一是加強團隊建設和服務集群發展。各園區從相關部門選拔骨干力量成立推進團隊,全力服務集群建設。例如,雨花臺園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創新型產業集群由雨花臺高新區管委會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鍛造一支高水平服務隊伍,形成一套高效率工作機制。二是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南京市科技局印發《南京市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作指引(試行)》,專項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江北新區制定《南京江北新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十六條措施(試行)》,有力支持了集群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速產品上市進程;新港高新園推出《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將政策引領作為發展產業集群的“關鍵一招”,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在項目招引、人才引育、生態打造等方面形成“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4.強化金融賦能集群發展。一是多方拓展企業融資渠道。例如,“江北科投-綠色擔保靈雀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為全國范圍內創新采用“特定信托”模式的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該項目共支持金寧匯、南大智慧、和鼎醫藥、創拓新材料等16家科技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并定期組織創投機構耐心資本對企業進行調研或組織企業參加路演活動,增加企業獲取專業、高效資本市場賦能機會。二是成立產業引導基金助力企業發展。例如,高淳園成立10億元規模產業引導基金,重點支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成立10億元規??苿摶穑攸c支持早期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成立5億元規模專項基金,優先直投醫療健康創業項目和實體項目,體現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目前,高淳園已投資宜偌維盛生物、手聲信息、明銳醫療等集群內醫療器械企業,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5.推動集群內企業合作聯動。一是舉辦各類活動賦能企業發展。例如,江北新區積極舉辦“生物經緯”品牌活動,不斷加強與禮來亞洲基金、夏爾巴投資、鼎暉投資等基金的互動,用資本助力科技創新,截至目前已對接企業家近2000位、科學家800多位、投資人1000多位。二是充分發揮企業服務聯盟優勢。例如,江寧園科技研發服務聯盟通過整合園區新藥研發鏈、產業鏈優勢單位和特色服務企業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為園區生命科學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南京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存在不足
(一)協同創新機制不夠健全
部分產業集群存在“群而不集”現象,集群內各創新主體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集群內企業聯動較弱,產業內部企業互補性和關聯性不足,集群效應未能充分發揮。而且,產業集群布局缺乏南京市統籌。產業集群可以在南京市級層面不同區域布局,但應該互為補充完善,而非同質化競爭。
(二)創新發展能力有待提高
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存在自主創新投入不足、高端產品研發乏力、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多、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能力欠缺、區域發展不平衡、創新效率不高等問題,創新發展能力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有差距。
(三)創新主體建設力度不夠
目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已明確,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不多,缺少標桿型、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這將影響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另外,創新型產業集群中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總量相對較少,集群規模和整體發展水平仍然滯后。同時,為創新型產業集群提供中間服務的信息、金融、物流、批發、租賃等各類生產性服務業總體實力仍然較弱,制約了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力提升。
三、推動南京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優化協同創新機制,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一是推進建立集群內協同創新機制。支持大型企業聯合相關中小企業開展共性技術合作研發,明確開發成功后成果利益分享比例,推動共性技術在集群內共享。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在線測試平臺、行業標準等公共服務產品,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降低集群內中小企業創新成本。充分利用集群內創新資源要素,完善創新發展基礎設施,打造更加適宜的創新硬環境。
二是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堅持需求導向,引導科技創新平臺聚焦區域創新型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支持重點前沿技術、產業關鍵技術、產業共性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支持開展多元主體參與的研發活動,針對顛覆性前沿技術創新,鼓勵建立科學家、企業家、創業投資者共同參與的研發模式。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概念驗證、孵化育成等面向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服務平臺。鼓勵科研人員面向企業開展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二)加強統籌謀劃,優化產業布局
一是推進不同高新園區主導產業差異化發展。在南京市級層面,對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進行整體部署,根據不同高新園區自身資源稟賦,統籌引導高新園區發展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以南京高新區為依托,建設產業重大創新平臺,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建設集群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全要素推動集群發展。面向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頂尖水平,合理布局一批與產業集群和科技創新優勢相關聯的大科學裝置或重大平臺。
二是引導產業創新資源和要素向優勢區域集聚。以重點優勢地區為核心,加大對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持力度,在規劃、審批、立項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技術、人才、資本、企業等向優勢地區集聚,加大土地指標和能源指標傾斜力度,支持重大項目發展,更好地釋放規模經濟效應。
(三)補齊技術短板,提升創新能力
一是補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和區域創新平臺短板。著力實施補鏈工程,加大對重點技術領域企業的傾斜性扶持,支持和鼓勵重點企業加強技術攻關,健全和完善產業鏈條。聚焦產業創新發展重大需求,整合上下游、產學研創新資源,加快組建一批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新型研發機構,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中試驗證平臺、產業創新平臺協同布局、有序銜接,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引領力。
二是提升專業化產業開放性和治理能力。支持發展有優勢有特色的創新型產業集聚區,探索成立專業化、特色化的國際性組織和平臺,鼓勵重點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組織機構“走出去”,推動制定全球范圍內產業治理監管規則。培育一批懂產業懂技術的創新型產業治理人才,提升創新型產業培育和治理能力。鼓勵地區搭建專業化產業平臺,為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擴散和轉化應用創造條件,支持地方探索構建新興技術風險防范機制,引導和規范新技術應用。
(四)培育領軍企業,推動集群內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牽頭或參與重大科技項目,賦予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資金使用、團隊組建、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自主權。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鼓勵產業集群內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合作關系,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提出。
二是支持集群領軍型企業發展。發揮好科技領軍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依托創新型產業領域“鏈主”和生態主導型企業,引導產業鏈供應鏈不同環節企業合理分布,形成產業在空間上的動態科學布局。加強對龍頭企業及關鍵配套企業的布局引導和支持,推動領軍型企業跨區域、跨行業兼并重組,推動優勢企業規模化發展、集團化經營、集中式布局。大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大企業可以采取股權投資、資源共享、渠道共用、要素開放等多種方式,帶動中小微企業深度融入產業鏈創新鏈。
(五)建立有利于集群成長服務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高集群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支持高新區招引和承接一批科技服務業企業,大力發展產品設計、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研發外包等全產業鏈科技服務,加快落地一批區域性和功能型總部型企業、平臺型企業,強化對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服務保障。
二是推動金融賦能集群發展。完善政府引導基金體系,成立政府投資基金,創新招商策略,發展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重點發揮在產業投資、并購整合、強鏈補鏈等方面的功能,推動創業投資與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聯動發展,推動創業投資與產業、區域發展形成合力。同時,引領發展“大膽資本”,支持國資基金大膽試錯。對在改革創新與科技投資方面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依照國家和南京市有關決策、規定實施,且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不作負面評價。
(作者單位:南京市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