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耀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高新區須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建立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踐行國家戰略、肩負國家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國家高新區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建立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踐行國家戰略、肩負國家使命。
一、產業研判視角:新質生產力與國家高新區自我審視
一是牢牢把握產業結構及其演變規律是產業建設的基礎。構建國家高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尊重產業結構演變的客觀規律,也要審視高新區產業建設的實踐過程。從長期經濟增長與產業演變主線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產業結構演進有3個最為著名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庫茲涅茲產業演變規律、霍夫曼經驗定理,它們共同揭示了產業結構從以農業為主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轉變的規律。國家高新區致力于實現產業高度化、生態化,既要尊重規律但不盲從規律,從國家高新區功能載體突破、從新時代國家戰略目標與使命擔當中找到高新區產業建設的前沿方位,不斷適應高新區產業建設新要求。
二是緊扣國家戰略是高新區產業建設的關鍵。高新區產業體系構建要緊扣國家產業發展需要,在已有優勢基礎上主動踐行國家戰略,這在頭部高新區產業建設的實踐中已得到檢驗。目前,178家國家高新區在創新能力、企業實力、產業競爭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國家高新區形成了“2345678”發展格局,即貢獻了全國20%以上的工業增加值,集聚了30%的高新技術企業、4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和發明專利、60%的科創板上市企業、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但也要看到國家高新區主導產業在部分地區有趨同的趨勢,因此迫切需要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強戰略前沿領域部署,培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三是肩負國家使命是高新區未來產業發展的出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國家高新區需要牢牢站在產業革命前沿,加速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產業化建設進程。
二、產業使命視角:新質生產力與國家高新區戰略目標
一要從新質生產力視角重塑高新區產業創新格局。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這為高新區創新產業格局重塑指明了方向。高新區要謀劃新質生產力引領的創新產業格局,需重點從3個方面發力:以新技術支撐的、以新要素支撐的、以新制度支撐的新型產業發展,用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思維與機制模式加速推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同時,必須以新質生產力標準定格高新區產業發展目標,使得新質生產力的“新”和“質”兩個維度互動、雙向促進提升。
二要用新質生產力引領構建高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新區要發展當前尚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類型,以此構建高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產業結構視角:新質生產力與國家高新區發展格局
一要打造新質生產力引領的高新區智能制造體系。目前,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超過3.2萬億元,已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工業軟件產品收入突破24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超過140余家。國家高新區要肩負國家戰略使命,突出高新區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生態化發展,以“智造六化”(自動化、標準化、精益化、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重塑智能制造。同時,構建若干千億元級智能制造業集群,打造系統集成、工業軟件、應用軟件、控制系統等企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二要筑牢新質生產力引領的高新區高端服務體系。高端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通常比一般商業服務業高出10-30倍以上,如果以此標準,高新區高端服務業占其全部GDP的比例應達到50%以上,這對加速產業結構升級、塑造產業綜合國際競爭力極為關鍵。因此,國家高新區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要高度重視高端服務業發展,特別是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牢牢堅持高端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雙輪驅動。
三要創造新質生產力引領的高新區產業融合系統。高新區應堅持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產業融合體系建設,打破傳統的三次產業邊界,運用高新技術及其相關產業向高新區其他產業滲透、融合,并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在高新區實行制造業研發、總部化、營銷化提升,以生產性服務業向第一二產業延伸和滲透。
四要構筑新質生產力引領的高新區生態產業體系。產業發展包括產業結構高度化和適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產業生態化。國家高新區產業升級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率維度,而且要考慮社會生態效率維度,只有兩種維度實現效率提升,產業升級才能得到最好結果。高新區產業發展的高度化與生態化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也是貫徹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因此未來高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只有同時滿足產業高端化、產業生態化要求,才能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
四、產業模式視角:新質生產力與國家高新區成長路徑
一要創建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產業集群新模式。國家高新區要構建高新區基礎性產業集群,不斷優化基礎性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資源分配及科技支撐體系,引導創新資源向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集聚,也要構建高新區關鍵性產業集群,強化產業鏈強鏈補鏈,實現產業鏈的高水平自主可控;同時,要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部署創新鏈,培育創新能力強的領軍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建設公共創新平臺,提升原創技術供給能力,營造“鏈主企業牽引、中小企業集聚”的創新生態。
二要創建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產業聯動新模式。國家高新區特別要創建“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的產業聯動新模式,從制度設計、產業布局方面蓄勢發力,重組高新區投資發展與促進機構,成為高新區項目策劃者、資源整合者、機遇促成者、專業服務者。招商引資政策要從重構招商體系、強化招商統籌、創新招商模式、突顯招商優勢、加強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措施發力。創新“制定產業規劃—打造產業園區—出臺產業政策—配套產業資金—實施產業招商”的全鏈路路徑,打造高新區創新城區和核心功能,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打造企業投資“地標”式落戶地,塑造城市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勢能,攜手“投資高新區全球合伙人”、專業中介機構等合作伙伴,幫助投資者融入國家大戰略、匹配產業大空間、提升投資大價值。
五、產業政策視角:新質生產力與國家高新區機制創新
一是要創建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產業制度?!叭Α苯Y構模型強調了戰略謀劃力、資源整合力和貫徹執行力在高新區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涵蓋高新區綜合發展效率、產業經濟效率、區域帶動效率、創新資源整合效率、空間資源整合效率、資金資源整合效率、管理服務環境、產業發展環境和招商引資效率等。這有賴于高新區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產業發展規律和產業創新要求上進行高新區制度改革,創造“三力”綜合運用新制度。
二是要創新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產業發展新政策。一方面是國家層面應實施政策創新,充分用好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政策工具,形成高質量發展導向的高新區政策體系。另一方面是高新區所在地政策創新。東部地區高新區應側重于發展生態性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項目,突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區域經濟效率與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中西部高新區注重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服務業并重發展。所有高新區應選擇與本土產業關聯性強FDI、有利于高端技術創新的FDI、突出發展自主創新性產業以及多元性、多樣化產業集群,重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雙向搭配作用。
(作者:經濟學博士,廣州市黃埔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任廣州高新區政研室主任)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