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春風和煦。
3日14時許,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外記者集聚北京人民大會堂,共赴這場備受矚目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距離會議開始還有半個小時,現場座位已被“搶占”一空,會場的兩個通道也被不斷趕來的記者圍得水泄不通。
有的記者來回穿梭,尋找最佳拍攝點位;有的記者在會場碰到了老朋友,相互寒暄、互相問候;有的記者采訪外國記者結束后,與他們熱情握手,合照留影。
15時整,已是第二次擔任大會新聞發言人的劉結一步入會場,他面帶微笑,腳步從容。發布會正式開始。
中國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劉結一詳細介紹了全國政協過去一年的履職情況。
談到中國經濟發展時,劉結一坦言:“這歷來是全國政協履職的重點方向。”當前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消費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待化解。
“但我們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新型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有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優勢,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居世界首位。”劉結一認為,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正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穩健前行。”
談到新質生產力時,劉結一表示,大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全國政協議政建言的重要著力點。
“大家都看到,一系列科技成果接連亮相,一項項‘黑科技’閃亮登場。傳統產業追‘智’逐‘綠’,智能裝備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占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未來產業布局蓄勢。”劉結一說,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
他強調,全國政協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讓新質生產力釋放出更加強勁的動力。
當前,科技創新是國際社會戰略博弈焦點。創新競爭的背后是人才競爭。如何強化科技人才培養,備受社會關注。
劉結一介紹,全國政協委員中有130多位兩院院士,還有許多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方面的領軍人才。他們立足各自崗位,積極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人才自主培養、科技自立自強。比如,高校工作者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精品課程,爭當新時代“大先生”;科研工作者在帶領團隊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完成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梯隊;企業負責人加大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投入,實現產學研協同創新等。
“全國政協聚焦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持續發力,為優化科技人才結構、強化戰略人才力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等協商建言。”劉結一說。
一個多小時的發布會,劉結一共回答了來自中外記者的十幾個問題。
當大會宣布結束,劉結一起身準備離開時,還有記者跑著上前追問:“能否談一下今年全國政協工作將有哪些變化?”
直到發言人離開,記者們仍意猶未盡,他們扛起攝像機,尋找采訪對象,記錄著來自參會記者的最新感受。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在這場春天的盛會里,政協委員以高質量履職答卷凝聚共識,以高水平建言獻策服務大局,讓我們共同見證人民政協為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奮楫揚帆。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