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作出系統部署。
《意見》提出,統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選取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探索。
開放與創新是新時代發展的核心主題,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聯動發展(以下簡稱“雙自聯動”),是加快推動開放與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自主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平臺。
2013年以來,我國先后設立了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近年來,商務部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推出一系列引領性、開創性改革開放舉措,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282.5億美元,占全國的24.3%,比重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對吸引外資產生顯著帶動作用。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經國務院批準,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作出示范的區域。
200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中關村建設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目前,我國已有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涉及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個城市,覆蓋66個國家高新區,涵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區域,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截至2023年,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共實現營業收入55.01萬億元,工業總產值31.93萬億元,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58萬億元,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經濟平穩增長。
國家高新區積極推進“雙自聯動”
合肥高新區
自獲批以來,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高新區塊堅持以制度創新推動“科創+產業”發展,重點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產業發展兩條創新主線,持續強化土地、人才、金融等創新要素保障,加快開展先行先試,打通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集聚地之間的鏈接,初步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雙自聯動”建設路徑。
截至2024年11月,合肥片區高新區塊累計形成9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40項在安徽省復制推廣。2024年1-9月,合肥片區高新區塊完成進出口總額216.1億元,約占合肥片區22.8%;實際使用外資10.7億元,約占合肥片區93%。
天津濱海高新區
2021年8月,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掛牌成立。幾年來,天津濱海高新區構建“雙自聯動”發展新格局,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制度型開放“試驗田”。
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立聯動創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自貿聯動創新局,與自貿試驗區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建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需求清單。積極探索“保稅+”產業發展新模式,并依托“芯火”雙創基地,探索開展集成電路“保稅+檢測”新業態,聯合賽象、歌美颯等企業探索高端裝備制造維修物品+保稅政策集成創新路徑。“生物醫藥供應鏈管理新模式”獲得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項目立項,獲批建設基因與細胞治療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示范基地,與天津港保稅區簽署醫療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系列舉措有效激發了區域產業活力。
鄭州高新區
2024年5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聯動創新區授牌儀式在鄭州高新區舉行,標志著鄭州市對外開放開辟新局面,鄭州高新區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
鄭州聯動創新區涵蓋高新片區、管城二七片區、中牟片區。其中,高新片區重點發展物聯網、信創、智能裝備、新材料、科技服務等產業,將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雙自”聯動示范區,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支撐中部崛起貢獻高新力量。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